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

马陆塘畔

  • 西湖如佳人是百看不厌的,我去看它已不下五、六次。 夏天的时候,来到被苏东坡誉为西子的西湖,我漫步在因他闻名的“苏堤”上,游人如织,细雨如丝,江南也因为雨水的丰沛而显得富有韵味。走得累了,干脆就坐在苏堤的长椅上发发呆,...
    2016-08-23
  • 四月的中南海 有一树海棠又开花了 于是,禽鸟来时 禽鸟带有鸣唱 于是,风来时 风似乎带着呜咽——   神秘的中南海我从没去过 但我认识去过的人 在我们这个城市 有一个传奇的连队—— “南京路上好八连” 他们拒腐蚀,永...
    2016-08-23
  • “一、二、三……人数满了,大家坐好了,师傅,可以开车了!”“好勒,浦老师,您腿脚不便,也坐稳了!”司机手握方向盘,中巴徐徐开出镇政府大院…… 刚才清点人数,被驾驶员称“浦老师”的,她就是多才多艺的机关工作人员浦云霞老...
    2016-08-16
  • 种雪花  “妈妈,我要捧一只蓝花边的碗,像盛一碗白米饭一样对着天空盛一碗雪花,到春天时,种到地里去。”“傻孩子,种雪花得趁热打铁,现在得种不去!”冒着大雪,我把满满一碗雪花连同蓝花边的碗一起种入了我家的院子里。春天来...
    2016-08-16
  • 寿器是旧时农家为家中还健在的老人准备百年之后装殓的棺木。一般都是由老人的子女辈操办筹措,以表达对老人的孝心。因为是为活人准备的,隐含着喜庆的成分,所以将此行为冠之“竖寿器”。寿器完工之后经济宽余的人家还要发帖邀请至亲...
    2016-08-16
  • 分红前传来一个消息,说农科所到了一个水稻新品种,名叫“荒三千”。众人兴致一下子高起来。 我们村在穷乡僻壤,但对于“科学种田”,男女老少还是很起劲的。主要是粮食产量太低了,一年三季收获——夏熟收麦,秋熟收稻,还有一熟早...
    2016-08-16
  • 先来看个段子:男人和女人准备结婚。男人有15万,女人有10万,男人在婚前用15万付了首付,女的用10万装修房子并购买家电。婚后,男的每月工资3000元还贷,剩余1000元。女的每月工资3000元,男女一起养家。3年以后,孩子出来了,男的升...
    2016-08-16
  • 自小就知道有“饿死不吃嗟来食”这个字句。意思是人要有点骨气,不“吃白食”,不取“白来之财”。谁知,数十年来我也没识得“嗟”这个字,一直认为它读“醋”。今一查字典才知道它叫“jie”,是个文言叹词。识白字先生,羞愧难当。 ...
    2016-08-09
  • 夏日暑热刚消停, 窗外清风伴明月, 蝉蛙促织齐奏乐, 幽幽荷香最传情。 荷塘涟漪照倩影, 燕语呢喃吐真心, 流萤曼舞轻移步, 莫扰荷塘鹊桥情。 
    2016-08-09
  • 有一件事萦绕在我心头半个世纪,一直没有答案。徐振保老师生前因为撰写初中历史校本教材“马陆乡土史”,曾经和我探讨过,就是马陆镇包桥村区域内的陆家祠堂、狮子堂桥的牌楼到底是哪一位历史名人的墓地?看了《马陆报》7月19日由陈宽...
    2016-08-09
首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尾页 共1085条信息/共109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