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三千”
分红前传来一个消息,说农科所到了一个水稻新品种,名叫“荒三千”。众人兴致一下子高起来。
我们村在穷乡僻壤,但对于“科学种田”,男女老少还是很起劲的。主要是粮食产量太低了,一年三季收获——夏熟收麦,秋熟收稻,还有一熟早稻——产量都上不去。年成不好时,三熟粮食加起来还不满一千斤;加上统购统销任务重,留下的口粮就很有限,种粮人都喊吃不饱。还有两大经济作物——棉花和油菜籽——品种也不好,卖不出价。村里一百多口人,围着两百多亩地,一年到头汗水不断,年终分红时却拿不到几个钱。几家透支户更苦,入不敷出;有的孤老病残,还要靠村里救济。
“荒三千”像一针兴奋剂,把大家的热血都鼓动起来。大队通知各村要积极报名试种,队长就立即派我去农科所,要我抢先把种子取回来。我在农科所看了那种子,确实不一样:颗粒比一般水稻大,稻壳上的毛毛,也要长一些、硬一些。农科所老王像煞有介事,把种子密封在一只瓶里,郑重交到我手里,说,种子宝贵,不要把瓶子打碎了。他还特别叮嘱:“荒三千”试种的事,要注意保密,因为“荒三千”是科学家千辛万苦搞成的良种,只有中国有,外国没有;我们粮食翻身,就靠它了,千万不能透露消息,给外国人搞了去,特别是苏修美帝,他们晓得了就会来破坏。我一边听着,一边看那瓶,是玻璃做的,像个颠倒的生梨,分量重甸甸的。
回到村里,我照样传达了一通。农民都笑,说农科所老王大惊小怪,苏修美帝不知在几千几万里外呢,我们这里种什么,他们哪里会晓得?还有空来破坏,哧!大家一边骂老王,一边轮流看那只“生梨瓶”,对“荒三千”这个品名倒很感兴趣,问我这水稻为什么起名“荒三千”。我就依老王给我的解释,说:“这品种即使遇到荒年,亩产也能达到三千斤,你们想想,要是年年风调雨顺,它每亩能收多少?!”
村里人哦了声,都说这名取得好,但对它是否真有这能量,将信将疑。
开春后,农科所老王真的下村来指导了。他叫我们依他的吩咐,浸种、催芽、做秧板。队长当然很重视,还专门找了巴掌大小一块地,下足农家肥,当试验田。“荒三千”种下后,果然气势不凡,不足三个月,就已经长得有齐腰高,茎秆长而粗,叶片厚而大,那高大壮实的样子,不像是水稻,倒有点像茭白!众人有事没事的,常去试验田看“荒三千”,回来就喜滋滋的,在打谷场上议论,预想今年收成,明年扩种,以后水稻怎么丰收,人均口粮怎么翻身。
没想到,“荒三千”还没抽穗扬花,台风就来了。那妖风只刮了半夜工夫,“荒三千”就齐齐倒伏了,整个儿贴在泥水里,扶都扶不起来。众人聚在试验田边上,心里冰凉冰凉的。队长去问了其他试种村,情况都这样。
“荒三千”的梦,一夜里全碎了。队长黑着脸,说:还“荒三千”呢,名字漂亮!水稻不抗倒伏,就像人经不起风雨;骨架长不成,还谈什么生子生女!牛皮老王,还苏修美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