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祖父的寿器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8-16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寿器是旧时农家为家中还健在的老人准备百年之后装殓的棺木。一般都是由老人的子女辈操办筹措,以表达对老人的孝心。因为是为活人准备的,隐含着喜庆的成分,所以将此行为冠之“竖寿器”。寿器完工之后经济宽余的人家还要发帖邀请至亲庆贺。总之竖寿器这个事,在当时农村里是很长脸面的。

祖父的寿器是他自己筹办的,因为我父母双亡后我与祖父共同生活,所以对祖父的“竖寿器”全过程十分清楚。

一开始他把寿器所需的木料采办托付给本家的一个亲戚,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亲戚忽悠了我祖父,他说解决这几根木头那是三根手指捏田螺的事,于是祖父就一次性把木材款60元交给这位亲戚。结果几个月过去了,木材一根也没有见到。祖父就一次次上门(每次来回步行近20公里),先是打探消息,后来就演变成讨要木料款。这位本家亲戚也实在不是一只好鸟,祖父去一次给个3、5元应付,历经数年方才结清。后来祖父不知从什么途径,总算凑齐了寿器的所需木材。由本家做木匠的侄子(也就是我本家的大伯)打造。

寿器做好后就竖放在客堂角里。开始时看见它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

六十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倡改土葬为火葬,棺材用不着了。祖父就把棺材拆了把四大块木板搁在搁栓上当搁板。再后来索性把这四大块板分给了我与我的叔父。

七十年代初,我结婚没有家俱,就把这两块寿材板改做成衣橱的框架。巧的是做寿器的是祖父的侄子也就是我的堂房大伯,把它改做成衣橱的依然是这位大伯。后来几经搬家,到老宅拆迁时,把这物件低价转卖给了旧货收购商,结束了它在我家的历史使命。祖父地下有知,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