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 蓄势前行
嘉定新城(马陆镇)坚持“开放、融合、优质”教育理念,创建“青年教师成长营”特色项目,探索“成长·赋能计划”,以赋能师资建设为核心,以“青年教师成长”为载体,下好教育人才“先手棋”,通过专业导师助力培育、骨干教师牵头引领、年轻教师跨校研修,扩大教师集聚的“强磁场”,注入教师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师资赋能的“孵化器”,以更宽广视野谋划好“海聚英才”大文章。
【工作做法】
一、优“质”赋能,“成长营”拓展教师集聚“强磁场”
嘉定新城(马陆镇)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营”实施方案》,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推动教师队伍梯队建设。2017年第一期6个“青年教师成长营”的35名教师经过3年培养,有11名教师被评为嘉定区新一届区学科骨干教师,占“青年教师成长营”总人数的31%。2021年第二期青年教师成长营,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最终在114名优秀教师中遴选出12门学科12个优秀教师营长(包含幼儿园、中小学),同比增长100%,其中区学科带头人5名,区骨干教师45名,区学科新星15名。“成长营”学科涉及面更全,除语数英外,增设幼教、体育、艺术、科学、人文等科目“营地”,融合学科、衔接学段、注重指导,强化考核,开展跨校研讨实践、主题教研、专家讲座等研修等活动共计60余次,共有500余人次参加,其中各级各类研讨课30余节,90%以上的学员都开设了常态研修研讨课,共100余节次。
二、升“级”赋能,“成长营”注入教师发展的“新动能”
为规范项目管理,嘉定新城(马陆镇)不断完善《“青年教师成长营”考核制度》,2021年11月承接嘉定区第五届品质教育学术节“新征程 心成长”第二期青年教师成长营成果阶段展示,成立专家顾问团,以师徒带教方式,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动态管理,夯实考核评估,确保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制定《新城教育集团内人才柔性流动实施办法》,促进优秀教师资源辐射共享,从2020年16名增长到2021年56名教师柔性流动,促进学区各校均衡优质发展,逐步缩小教育水平差距。百余名青年教师在培训和辐射中“立己达人”,在“达人”中更好地“利己”,从而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使成长营成为教师成长的共同体,活力课堂的发源地,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教学成果的展示地,激发内生动力,“孵化”集团“新生”,有效缩短优秀教师的成长周期。今年,新城教育集团内各校获评6个区优秀教研组(学科组);国家市级课题立项7个,区级课题立项50个;市区级科研成果展示交流9次,获评国家市区级科研成果奖44个;市区级展示活动82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各校优质均衡发展。
三、借“智”赋能,“成长营”打造师资赋能“孵化器”
一是开设“心理学”导学式培训,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邀请知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默老师,从“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主任学生管理训练”和“儿童青少年发展”开展专题分享,九所成员校220余名老师参加了暑期培训,有效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开展“信息技术”领学式培训,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对集团100余名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采用无纸化的全新培训方式,融入“互联网+教师”的先进理念,现场演示先进、实用的教学技术,通过手机端操作、即时反馈解决问题,感受极简主义教学的高效率,体验黑科技融合教学的高技术。三是举办“新教师入职”实践式培训,邀请上海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赵红老师带来《了解孩子 做智慧教师》的专题培训,培训以“今天的挑战”和“明天的优秀品质”的话题为引领,通过探讨和游戏活动,引导新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领悟在教学中多关注“根节”。四是进行“项目实时”分层式培训,以“品质课堂”为研究项目,开展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综合创造力课程,由骨干教师牵头各层面教师进行各子项目的特色培训120场,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取得成效】
一是以“思”助“教”,拓展成长空间。“成长营”注重理论素养提升,多种专业阅读与分享,聚焦教育现实问题去阅读、去实践,让成长营成员的思考不再单薄。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能力的学习,在读书、学习、研讨中丰富自己,在互动研讨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研讨热情逐步提升,在群策群力,相互补充,灵感碰撞中,更好地将教研内容落地、生根。
二是以“研”促“教”,提升教学水平。“成长营”由集团内学科骨干教师主持,“营长”所在学校校长作为导师,外聘专家进行名师带教,集团内各校老师参加研修。以专家指导,骨干引领,辐射教师的方式,多管齐下,跨校开展研讨实践、主题教研、讲座培训等研修活动,激发内生动力,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形成经验】
一是项目支撑用力,激活共生动力。“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建立为集团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各校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和最适切的优秀师资“蓄水池”,集中力量解决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共性问题和瓶颈问题,聚焦课程资源共享,突出教研文化引领,强化重点项目支撑,融合各校发展优势,促进集团内教师队伍优质均衡提升。
二是优质资源助力,实现共生共赢。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营”平台,各校抱团发展,充分挖掘优质资源,有效发挥优势学科、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形成密切合作的“教研共同体,形成集团内“资源共享、特色共生、多元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