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杨角的变迁
□陈宽宏
我家在马陆王家弄西陈家宅西北角,称为枝杨角。为什么叫枝杨角?大概是祖先种植一种叫技杨的树,结成篱笆,而得名枝杨角吧。
我的高祖叫陈锡卿,生于清同治壬戌年(公历1862年),卒于民国4年(1915年),他是我的家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陈锡卿的父亲据说叫陈秀江,其事迹已不可考。陈锡卿有弟一人叫陈锡彪,两家共有一幢五间堂,也称为一绞圈,是一种典型的江南民居。中间一间客厅,两面各一间卧室,连着卧室各有一间灶头间,连着灶头间向南,各有两间厢房。厢房之间,有一个牌楼相连。牌楼中间有一大门,是为正门。牌楼和客厅及厢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称为天井,地上铺有砖头,两面建有下水道直通前面的小河。这个五间堂,在陈锡卿兄弟分家时,东面分给陈锡卿,西面分给陈锡彪。陈锡卿家北面有另一陈姓人家,是陈锡卿的自家人,大概前几代是同一个老祖宗。所以,枝杨角里,原来就是一家人。
嘉定三状元之一的徐郙逝世后,选中西陈家宅西南俗称长条里的一块地作墓地。这块地属于陈锡卿,地的南面据说是陈家祖坟,可见这是风水宝地。徐状元家提出想买下这块地,陈锡卿不同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怎么能卖掉呢?后来徐家提出换地,二亩墓地换十四亩地,建造牌楼甬道的一亩地换五亩地。一共三亩地换了十九亩地。除了换地外,徐家还补偿了陈家一柜银元。陈锡卿因此发家,又在东面新盖了一幢五间堂。新盖的五间堂的牌楼,又高又大,专门请王家牌楼的秀才王若龙题了芝茁蘭芬四个大字,用砖刻成一块匾,镶在牌楼中央,两边还有许多砖雕,都是传统人物故事,俗称小老爷。我小时候不懂事,常用竹竿把这些小老爷戳下来玩。
陈锡卿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陈梦兰,就是我的曾祖父,二儿子陈梦芝,三儿子陈梦勋。三兄弟分家时,将新五间堂的东面分给了陈梦兰,西面分给了陈梦芝,老宅分给了陈梦勋。我就出生在新五间堂东面的卧室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拆除了老宅,翻盖成二层楼房。由于当年建筑材料紧缺,经济实力不足,楼房的质量比较差。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普遍成了危房。正好赶上国家推行新农村建设,包桥村将原王家弄的几个农宅集体翻盖列入计划,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水电气路配套齐全。现在,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一幢幢漂亮的小别墅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待到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西陈家宅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区。
古老的枝杨角将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