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躲雨
□姚鸣
1973年,我读高二那年夏天的清晨,大约四点时分,乌云掩住了月光,朦胧中透着几分凌晨的闷热。我与大哥一道,各骑着一辆自行车,载着四筐塞得满满当当的鸡毛菜,朝着马陆集镇驶去,满心期待着鸡毛菜能卖个好价钱,贴补家用。
应了那句“天有不测风云”的老话。临近广福公路右侧的马陆陈村时,刹那间,电闪雷鸣像突然被释放的怒兽,乌云沉甸甸地压下来,倾盆大雨瞬间泼洒而来,我俩一下子被打得有些懵,旋即拼尽全力,如飞鸟一般朝着靠着公路的陈村疾驶而去,将满载鸡毛菜的自行车停放在靠公路一家的农户晾棚底下躲起了雨。
但刚停下,一阵狂风扑来,我的自行车被无情地刮倒在地,这响声惊扰了这家农户。他们以为是偷鸡贼来“倒鸡棚”了,父子二人没有丝毫犹豫,操起菜刀和扁担,一脸英勇地冲将出来。就在此时,大哥正帮着我扶起倒地的自行车和那两筐鸡毛菜。这父子俩一眼便明白了大半。
暴雨愈加猛烈,那晾棚不堪重负,几块小一点的“油毛毡”被掀得远远的。但父子俩并没有先去操心自家的晾棚,而是热情地向我俩招呼起来:帮着把鸡毛菜从自行车上卸了下来,再把自行车连同四筐菜都搬入屋内,还邀我们到屋里避雨。
一番交谈,我们得知主人家姓赵,于是我们便分别称他们为赵大伯和赵大哥。
这阵动静自然吵醒了大伯的家人。赵大娘起身后,赶忙找出干净的毛巾,一边帮我们拭去身上的雨水,一边问我们有没有受伤,目光中充满着关切。我们忙说着没事,一边不停地道谢。
一阵暴雨过后,东方天际泛起微弱的曙光。大哥想要帮忙整理那被吹翻的晾棚,赵大伯劝阻说:“再晚了,就赶不上马陆集镇的早市了……”话音刚落,赵大哥拿了两根扁担,与赵大伯每人挑起两筐鸡毛菜,脚步稳稳地踏在刚被雨水洗礼过的泥泞小道上;等我俩扛着自行车赶到公路边,他们又帮忙把鸡毛菜装上了自行车。
如今五十余载过去了,可每当我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心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满溢着感动与感激。它让我亲眼看见了赵大伯全家的朴实与热忱,感受了人世间那淳厚的情义,也激励着我学会了如何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