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嘉源海的空间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12-12 11: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朱震鹤

    每次回乡,老同学赵春华总要拉我到他家乡马陆看看。上次去的是宏泰园,再上一次是葡葡园,这次是嘉源海美术馆。

    嘉源海美术馆是马陆镇镇政府出资建造的文化工程,今年年初刚落成。一个镇政府出资建美术馆,这在国内很稀罕。更稀罕的是,美术馆的设计者,居然是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响誉全球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在世界各国,在中国,都有很多作品。但“乡镇项目”嘉海源美术馆,也许是第一个。

    安藤忠雄的作品,造型简洁,色彩素雅,不事雕饰,但十分注重空间布局。空间的组合、穿插和流动,常有神来之笔,被业界称为“玩弄”空间的高手。

    中国哲人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为利,无之为用。”这“有”和“无”,说透了建筑的本义:即建筑一切“有”的手段,都是为了营造“无”的空间。安藤忠雄的“空间哲学”“空间思维”,踩到了建筑本义的点子上。

    秋未深,有点小雨,稻子还未收尽,马陆乡野,一片黄绿。从嘉定城中驱车约半小时,拐入大治路,便可望见静静地躺在蒙蒙黄绿之中的嘉源海美术馆。简洁的体块,淡雅的色彩,仿佛是从大地中长出来的一般。

    走近嘉源海,嘉源海的主入口(即大门),照例没有任何装饰,这是安藤忠雄先生作品的惯例。但由主入口入,宽阔的通道,前与称之为“光之门厅”的美术馆中央枢钮无缝连接,右与挑高二层的“光之教室”完全融合。一个巨大的空间组合体,扑面而来。

    “光之门厅”是美术馆的交通枢纽,连接着主展厅和各类附属用房。主展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层建筑,长条形的空间内没有隔断,便于布展时依据美术品的品类进行空间的二度组合和创作。

    由主入口左侧的开敞楼梯拾级而上,便是二楼茶室和咖啡吧。这是一个与“光之教室”挑空空间互相渗透的空间,依倚玻璃栏板,俯看“光之教室”二道拔地而起由书架元素组成的装饰墙,极具视觉冲击力。

    出茶室咖啡吧门,是一个有格栅采光顶篷的半开敞的屋顶平台。登临此地,马陆乡间蜿蜒小河、田园村舍,尽收眼底。顺屋顶平台西侧的大台阶下,有一片尚在收割的稻田。美术馆秉承了安藤忠雄先生的设计理念,园区景观保留了这片稻田,让未来南来北往的参观者知道,嘉源海美术馆所在的马陆,曾经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

    安藤忠雄先生营造建筑空间,偏爱自然光。美术馆的中央门厅,四周无墙,取名“光之门厅”,光线来源于门厅上方的圆形天窗。美术馆的教室,取名“光之教室”,教室西侧整片墙面,通体大玻璃,一年四季朝晖夕阴,自然光影变幻着映入教室,让教室置身自然,充满灵动。

    就地取材,采用最简单、纯天然的建筑材料,也是安藤忠雄先生营造空间的一贯风格。安藤忠雄作品中的混凝土墙面,不粉刷,业界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是安藤忠雄作品风格中的经典。在嘉源海美术馆,也有淋漓尽致地体现。

    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一个好的建筑作品,需要建筑师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也需要业主、领导及至全社会慧眼识珠。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国外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投身中国建筑市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窗口。

    嘉源海美术馆是一个优秀的案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栘,它将为促进中国建筑设计的繁荣和进步发挥作用。

    马陆镇镇政府是有远见的,功德无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