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签名封里的故事(之十四)
□孙建华
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集邮展览》落下了帷幕,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邮展,我的五框类《我的残疾兄弟姐妹》荣获大镀金奖,令我惊喜的是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在百忙之中,特地看了邮展,在纪念封上签名并与我合影留念。
说起来,我与邮展有缘份。2011年,杭州举办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邮展时,我的《轮椅》邮集首次参展,获得一框类金奖加特别奖的殊荣,2013年参加了上海集邮节邮展后,又被上海市集邮协会选送参加2014年长沙全国邮展,获得一框类镀金奖的优异成绩。我的五框类《我的残疾兄弟姐妹》更是在南京第六届残疾人全国残疾人邮展和2018年上海集邮节邮展上分别荣获金奖和大镀金奖。
长沙邮展后,我开始构思五框类残疾人题材邮集。几十年来,我收集到了数量可观的残疾人题材邮票和邮资封、邮资片等符合专题邮集使用素材规则要求的邮品,又有编制一框类残疾人题材邮集的经验,这些为我编制五框类残疾人题材邮集奠定了基础。在具体确定邮集的编排方案和题目时,我结合自己多年在残联工作时与残疾兄弟姐妹建立的深厚感情,将邮集取名为《我的残疾兄弟姐妹》。该邮集由“人类总数的十分之一”“残疾的种类”“致残的原因”“残疾人用品、用具”“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体育”“残疾的预防”“残疾名人”和“关爱残疾人”等十个章节组成。邮集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发行的以残疾人教育、就业、体育运动为图案设计的邮票,表现出残疾人与多舛命运抗争,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自强不息精神风貌,其中罗斯福、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等许多人们熟悉的残疾名人邮票的展示,更使这一主题得到深化。
在素材选用上,我使用符合专题邮集素材要求的邮票、邮资片、邮资封、免资片、邮简、邮资机符志等多样化邮品。为增加邮集的“珍罕性”,我还特别收集到了“假肢”“残疾人在轮椅上工作”“残疾人体育”等内容的母模印样、试印印样、行程印样以及许多齿孔移位、漏色错票以及1917年伤病员从战俘营寄出的国际红十字会免资片、1920年为资助残疾军人发行的广告信卡等收集难度较大的邮品。特别是在编排时,我按照专题邮集使用素材的要求,对以前收集到的“贴票”实寄封进行了认真处理,尽量不使用“贴票”的封,对以前一些残疾人题材的“贴票”首日封,采取“开天窗”的办法,仅使用邮票和盖在邮票上的纪念邮戳。
回想起来,我的五框类《我的残疾兄弟姐妹》再次获得殊荣,其中既有我本人的努力,也有许多前辈耳提面命、精心指导的结果,更有残疾人拼搏进取给我的力量,这个荣誉属于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人,属于关心支持我的残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