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与清廉书院
□葛秋栋
以前在嘉定城隍庙西边,有一座陆清献公祠,最初起名清廉书院。我记得我们的刘老师(我与陶继明兄一起拜的国学老师)说过“庙即貌(六书称假借)”。那么,陆清献公祠就是这样“庙”了。清康熙年间,为供奉清廉知县陆陇其而建。康熙五十六年(1717)改名为陆清献公祠。乾隆元年(1736)修建。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嘉定而毁坏。至同治六年(1867)兵备道应宝时,知县汪福安重建。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学家。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四月授嘉定(今属上海)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魏象枢以“天下第一清廉”为由,荐举陆陇其补转任河北省灵寿县知县(今属河北)、四川道监察御史等。以清正廉洁而著称。后以疾病归家,离任时,只带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俞鹤湖诗赞曰:“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陆陇其终身敬佩朱熹,以朱熹的是非为是非,认为“宗朱子者为正学……今有不宗朱子之学者,亦当绝其道,勿使并进”,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死后谥清献,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嘉定名宦许自浚为他写下一篇著名的记文。许文生动形象概括清廉知县陆陇其在嘉定为官的短短两年的政绩,和嘉定人民对他的爱戴。
康熙十四(1675)年,陆陇其以进士出任嘉定知县。当时国家用兵,经济匮乏。嘉定政务纷烦,赋税沉重,到嘉定来当知县,由于政令太急,陆公就像是身上绑了一捆湿柴,办事十分艰难。嘉定的地主豪强,互相攀附,作奸犯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夜盼望能有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陆陇其来到嘉定,刚下车马,立即拒收千金,操守严格,专为百姓休养着想。他到任还不到一个月嘉定的情况就有了大变,劳者得到休息,受冤得到昭雪,苛捐得到革除,奸恶剔除,弊端清理,县内大治,为数百年来未有。百姓早晚焚香祷告,感谢陆公为嘉定百姓安居乐业不辞劳苦。由于陆陇其守正不阿与当时社会潮流相不合,后来因为牵连到一宗盗案而被罢职。事发之后,从朝中到百姓,都认为陆公冤枉。嘉定里巷中人关了店门,接连几天哭泣不停,奔走呼号,希望挽留陆陇其。巡抚也数次上疏代请,而陆陇其本人对此得失很是坦然,不愿做请托之事,终于得不到挽回,被罢免了官职。
陆陇其离开嘉定。他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坐着小船在烟波之中远去,嘉定百姓为之肝肠寸裂。大家选择县署西南几步的地方建院,竖立石碑,用以铭记他的恩德。嘉定数十万人家,家家有生位,县内十八个镇,镇镇建生祠,百姓的崇敬、爱戴,可见陆公的恩德已经足够,不需要皇帝的玺书再来扬美了……
时间到了公元两千年初,陆清献公祠,嘉定人民喜欢称为的清廉书院,因县中有人为了扩展旁边的一家什么单位,竟动了拆除清廉书院的念头。嘉定一批有识之士心急如焚,奔走呼号,可是经过一番努力,陆清献公祠堂仍被毁了,这不能不说是嘉定人民心里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