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去最北方看雪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3-05-04 13:00 浏览次数: 【字体:

□黄阿忠

    三月,去我国最北边的城市鹤岗看雪。虽然雪季已过,残雪正在一点点消融,但在我们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有缘遇上了漫天的飞雪。

    是时天阴沉,雪花朵渐渐变大、变得能看见白色在飞舞;好像亦无风,雪朵没有狂飞乱舞,而只是在你眼前轻轻地歌唱。瑞雪纷纷,车过雪地留下交织的车辙;人行道斑马线上踏出的脚印,成了茫茫雪地的一种装饰,也让整个城市变得安宁、祥和。

    飞雪洗尘,薄云穆清风;砖楼春意,瑞雪兆丰年。大雪覆盖了边陲小城,乡野的屯子全都被白雪藏了起来,屋顶上底座四方围砌的两三个烟囱,顶端黑色、腰围呈现铁銹红,色彩煞是好看,加上围在房子边上的木栅栏,更具有绘画感;道路两旁的树带上了一点朦胧的绿意,成了一块高级的灰色,树杈杆交接处有积雪,搭配着城市的民居,点缀了整个色调;道路、大地全白了,一派宁静、肃清,雪把城市、乡村那些零星、琐碎的东西都给掩盖了。一切归于简约、整体,想来美的最终精神是简洁,人类追求美也是从简而始。

    雪是大地的雕塑家,把自然塑琢成了清纯、清幽、清远;雪是城市的美容师,把房舍、街道、车站修整成清雅、脱俗、俊秀。

    山里的雪在电影、电视里常有看到,然当自己亲临现场,却有瞬间而来的审美震撼,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有了真切的感受。白桦树是这雪野中最入画的,它是这片雪景的主角。深秋时节,白桦树满身金黄,入冬后便脱去华丽的外衣,露出枝杆,铮铮刺破蓝天。时而有陈年的枯叶挂在枝头,寒风中瑟瑟摇动。

    我想起了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笔下的白桦树,湖边那几棵金黄的白桦树倒映在深邃的湖中,天上有白云层层推进,白桦的精神令人难忘;白桦树林在投影中,白色的树杆穿插其间,一束光在树林深处,春天的绿意、生命的气息、色彩的魅力全在这幅画中体现。还有克里姆特的带有装饰意味的画,那色彩的搭配、色调的处理,绝对会被他打动。而今见雪地之白桦,也像是一幅画,一幅比之列维坦、克里姆特更有生命和审美意义的“雪中的桦树”。

    雪中的白桦树寂寞、清泠、萧疏,像是水墨画,充满了韵味。稀疏的枝干成为墨翠中的一块色彩,白桦周围的杂草、杂树枝,横七竖八的交错,成了活跃画面的线条。山中雪桦林以黑、白色主打,绿翠、赭灰为协约而生成色调;白桦以浓、淡之水墨,枯、湿之线条而韵成诗性。雪、树、山的黑、白之强烈对比,灰、白之厚薄覆盖,就像是油画。最使人难忘的是白桦树干上的一只只大大小小深邃的目光,仿佛正在认真地听我们讨论的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的诗篇。

    古代文人骚客看雪吟诗,作文,雪夜围炉,总有雅兴,雪飘起,香生玉尘,琼海回风;明张岱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那种描写、那种感觉是看雪的最高境界。

    雪有诗情、有画意,冰雪有高洁、脱俗的象征;那是古代文人借景抒情的载体,借物咏志的借贷。它们或是精神的,具有高洁、脱俗、雅致、无瑕的象征意义;或是物质的,所谓的瑞雪兆丰年、喻雪言志、借雪抒情;或是审美的,鲜活灵动、闲情逸致,简洁大气、明快峻达;又或是看雪、赏雪时融入的思想情感。

    同样是雪,却有不一样的感觉,大兴安岭加克达奇林场的雪、黑龙江边黑河的雪、哈尔滨的雪,以及新疆、西藏、内蒙的雪等等,和佳木斯、鹤岗的雪不一样;南方有的地区偶尔也下雪,然其质、其量却完全不同;黑河、伊春、鹤岗等地和加拿大温哥华在一个纬度,也有枫树、桦树,当然也有雪,然味道却不一样。我想,这大概和地理位置、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精神所托和审美取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