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看《长津湖》想到的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1-12-07 16:00 浏览次数: 【字体:

□印嘉华

    关注《长津湖》,是因为我是长津湖战役参战部队的后来人。早在刚入伍时的连史教育中,我就知道了朝鲜东海岸的黄草岭、长津湖这些地名。因为以宋时伦为司令员兼政委的第九兵团,入朝参战的第一仗是在这个地区打的,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特级英雄在这个战役中涌现的。那时部队中连职及其以上的军官大多是该战役的亲历者。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们这些新兵蛋子犹如身临其境!

    老兵们说,部队本来在浙江沿海军训,准备解放台湾。接到开赴朝鲜的命令时还没有换上冬装就跨上北去的列车。开始说到山东整训换装,结果因军情紧急,济南不停、天津不停,过山海关时官兵们还是单军装。电影中有一组镜头:火车站台上堆积着许多成捆的棉军装,官兵们在寒风中簌簌发抖,开车的铃声响了,官兵们和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及送行的老百姓联手把成捆的棉衣拼命地往兵车上扔。这个情景是真实发生的呀!有老兵说,部队入朝时整个二十军只有军长——独臂将军廖政国有一件不太厚的呢子大衣。此话应该是可信的。

    我是1963年底入伍的。部队番号是陆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二营六连。让我激动莫名的是,在《长津湖》故事演绎到1小时11分时,剧中的主要群体——“穿插七连”在执行护送电台和译电员到志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支与敌军激烈交火的部队,眼看着在敌军强大火力的压制下难有有效作为时,穿插七连连长当机立断,投入战斗救援友军。经过讯息沟通,对方自报家门:“我们是一七二团二营六连,我们的任务是摧毁美军的通讯塔。”啊,这不是我退役后经常心心念念,永远地刻在心头的一个让我梦牵魂绕的名字!激烈的战斗场面不断地在银幕上跳跃闪耀,突然我有了穿越的欲望,我真想提枪上阵呼吼着扑向敌阵过一把打仗的瘾。在穿插七连的无私支援下,敌军的通讯塔最终灰飞烟灭。

    两个多小时银幕上的战争过去了,我想我们部队引以为傲的重量级人物——杨根思应该即将登场了。

    是的,随着东线兵团司令宋时轮总攻命令的下达,美军东线主力,号称建军以来从无败绩骑一师,在九兵团将士的全线攻击下狼狈逃窜,然而他们在逃跑途中,遇到了一七二团一营三连一个排的顽强阻击,率领这个排打阻击的就是他们的连长杨根思。

    对,我当兵所在的是六连。杨根思连长所在的连是三连。六十年代我们两个连队在宜兴的营房只隔着十来米宽的一条营区大道。用家乡俗话讲我们两个连住勒贴隔壁。这时杨连长已经光荣牺牲十多年了!

    杨根思在敌人逃窜的必经之路:下碣隅里1071高地阻击战中,率领一个排30多个战士打退了敌人七次冲锋,阵地前堆积了敌人的一千多具尸体。在阵地上只剩他最后一人时,敌人的第八次冲锋又开始了。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他抓起最后一个10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决然地拉了导火索扑向了敌阵……杨根思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特等功臣。他所在的三连在他牺牲四个多月后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本名羊庚玺,参军报名时被误写成杨根思。他1944年入伍,江苏泰兴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大功,先后获得了“爆破大王”“华东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他是从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后走上战场的。

    英雄已经走了七十多年了,但他的精神被以他名字命名连队后人们传承着。2005年3月我有幸成为二十军在沪老战士代表,回老部队开展“保先”教育的宣讲活动。到五八旅(师改旅)时旅首长专门组织了宣讲团成员到杨根思连参观,与三连官兵座谈交流。一天的活动让我们很感欣慰。三连的战训成绩名列集团军前茅,官兵士气高昂。据介绍,连里至今还保留着老连长的铺位,每次点名第一个就杨根思,回应的是在场的所有官兵!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快七十年了,回想毛泽东在决策入朝参战时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场战争打对了,而且是必须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