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路随笔
□费永根
家乡的路,在记忆里——记忆里的路,在农村合作社。那时候,孩子能背小书包,你前我后,踏着晨草,拖泥沾露,穿绕过田间小路上学去。
记忆里的路,在农村初级社、高级社。那时候,田地结成片,耕作有规划,泥路修通了、筑长了、拓宽了。道路上,晨光里,社员群众结队负锄拉车下田忙;彩霞下,放学孩子勾肩搭背谈笑歌声琅琅。
记忆里的路,在农村人民公社。农业集体化了,进村机耕道,出村宝安路;疏浚马陆塘,开出蕰藻浜;水陆两路通,车运船载忙。社办厂、队办厂,水泥大路通到宅门前,骑车出行无泥鞋。
记忆里的路,在二十世纪末。若要富,先筑路。一条沪嘉高速路,引招百千海外商。划田筑路,圈地建厂,希望路处希望城,浏翔路边工业区。你脱农民衣,我着工作服。张张合同书,变作打工族。家家万元户。
新千年,乡村城镇化。家乡的路,赛棋布,门囗车站多 。六车道、八车道,道道车水马龙;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各行其道。道旁绿化景观带,移步换景,应接不暇;日落夜晚,路灯把银汉遮盖,道道前程錦绣灿烂。进城挤地铁,出市轧轻轨。锦衣肉食,熙来攘往,乐此不疲。幸也!
如今,家乡的路已伸展,四通八达。男女老少,可远走高飞。上连霍高速到西域,身临古诗其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风吹草低见牛羊”。搭南北航班,分享诗人游乐:“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南国无冬多翠色,天上人间费猜疑”。无论天涯海角,尽可圆你美梦。福哉!路遥知马力。如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天堑变通途”,“谈笑凯歌还”。富也!强也!
扶路追昔,朦胧的记忆里只有田岸没有路,那一条上南翔去的,名有经传也只叫“长田岸”。今想来,旧中国,地主以田谋财,哪肯割肉修路?贫民有田少地,难以为生,何以为路!要说有路,似乎也有路,有条沪宜煤碴路,那是当年日寇铁蹄蹂躏中国人民的路;有条途经南翔的沪宁铁路,那是当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进沪运走物资鱼肉百姓追杀共产党的路;原始记忆里,深刻着的一条路——在横沥河滩边——纤路,长长的,是船民赖以为生的流血流汗路。
扶路追昔,今天的路,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由嘉兴南湖红船上的明灯指引!是在井冈山红旗下死死生生探索,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曲曲折折,是打败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用血泪建立了新中国。今天的路,来之不易,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辛劳动的汗水浇就。是“科技强国强军”的结果。
啊,百年路的历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辉煌!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朝着胜利的方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坚信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一百年,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我们走在大路上……”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