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二十四桥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1-01-04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三下扬州,住在东关街。扬州是我喜欢的一座城,因为出美女,早茶品种丰富,还有桥多,桥多就是水多,所以,扬州在我心里,是妥妥的江南。

晚上走出东关老街,踏上一座木桥,穿过一条马路,就来到了古运河边。

在一家枕河饭店吃淮扬菜,忽听到邻座的客人在自豪地说:“扬州是一线城市。”又听到有人小声补刀:“是隋唐时期的一线城市吧”。不禁莞尔。的确,今日扬州已不复昔日盛况。但古扬州的繁华多少诗句里都有记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因河而起,因水而兴。有水的地方必有桥,有桥的地方有名诗人走过念念不忘,就会留下千古绝句。

如果找一个诗人做扬州的代言人,我想这个人非杜牧莫属。

坐游船夜游运河,两岸灯火交相辉映在水面,穿越一座座流光溢彩的桥,如游画中,疑在天上。桥使这座古城灵动妩媚而风情万种。据说光是古运河上就有二十多座千姿百态的桥。

晨起去御码头的冶春茶社吃早茶。出北外门大街,越过“问月桥”,下一个缓坡,远远看见亭台水榭处就是集风景与美食于一体的冶春茶社。位于护城河畔的冶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来扬州不来此吃早茶简直是一种辜负。找个临水靠窗的位子坐下,点上爱吃的翡翠烧卖,一枚豆腐皮包子,几根春卷,泡一杯“魁龙珠”,一个美好而漫长的早茶时间开始了。旁边两位身着汉服的姑娘正拿着吸管优雅地吸着蟹黄汤包,此情此景两相宜。

我选的位子视角佳,抬眼可见苍翠树木掩映下的北水关桥,秀丽,古朴而安静。它位于小秦淮河的北端,与乾隆下江南的水上游览线相连,和御码头两两相望,桥下有一座翘角凉亭像小鸟展翅欲飞。扬州人真风雅,吃个早餐也要把美食和着风景与历史一起吃下。

心旷神怡地吃完早茶,小踱几步,就到御码头,乘船,一直游啊游到瘦西湖。

瘦西湖上有两座精美的桥,名扬天下。

一座是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像五朵莲花冉冉盛开。五亭桥是清代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远看桥上的五个亭子,黄瓦朱柱,亭亭玉立,错落有致。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据说在有月亮的晚上看五亭桥,各洞衔月,金波荡漾,你都数不清到底有几个月亮。如果是晚上游湖,岂不是带一身的月亮归去。

还有一座就是靠杜牧扬名的地标景观——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有人考证诗中二十四桥并非是指一座桥,而是指古扬州有二十四座桥。有游客问一本地人,你们扬州到底有多少座桥?答曰:“二十四座”。这显然是借二十四桥的另一种说法,如今扬州的桥当然远远不止二十四座,我更倾向于这种说法,泛指桥多。在杜牧的二十四桥处下船时,看见一对红嘴巴的黑天鹅在湖边悠然地游着,旁若无人地秀着恩爱。它们可曾听说过杜牧,可知桥上吹箫的美人今夕何处?

扬州还有一座桥我一定要去走一走,那就是大东门桥。顺着彩衣街西行,很快就到了大东门桥,它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小秦淮河上。彩衣街这名字好,听上去就是富贵人家的女孩儿,天天有锦衣华服可穿。但当年写《浮生六记》的清朝江南才子沈复携妻子芸娘(被婆家赶出来)流落扬州时,却穷困潦倒,无彩衣可穿。他们就蜗居在大东门桥畔靠卖字画为生。虽然伉俪情深,琴瑟和谐,终抵不过穷病相催,芸娘中年郁郁病逝于扬州,浮生若梦,恩爱几何。于是,沈复劝天下夫妻不要太相爱,因为情深不寿,一部感人至深的名作《浮生六记》就这样诞生了。

扬州还有一个著名的“桥”——郑板桥,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