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里的图书馆
黄山数日落雨,远峯近谷,云雾飘渺,空濛如诗,飞云似画。此刻,由黄山友人王小姐陪同,驱车去离市区不远但却是藏在深山里的图书馆参观。说到图书馆,我到过北京,上海,香港甚至国外的各式各样图书馆可谓多矣,但去见识深山里的图书馆还是第一次。巧得很,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师付熟门熟路。他主动介绍自己多年前就在这山里的军工厂上班。那时工厂是从上海迁来的,叫八三七一向东厂,专门生产无线电元件电容器产品。而在这里工作的几乎都是上海人,现在公路很方便,那时深山云遮雾绕,山高路陡,开路建厂决非易事。上海人也是能吃苦的。凭着他们的双手和血汗,硬是在山里建起了厂房,还建起了工人宿舍,篮球厂,澡堂以及图书室。那个年头,这些上海来的三线厂,不仅为国家生产战备物资,而且也带动和活跃了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这位司机师付很动情的说,今天,当年老厂房己改成图书馆,咖啡厅,艺术展示厅和民宿等等,成为黄山市现代文化的新地标。但是,当年上海三线工人舍弃大上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全家搬迁到深山里的奋斗精神,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这种精神仍然鼓励着我们建设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说着说着,就到地方了。当司机雨中停稳车子,我走出车门第一眼,就看见雨水流下的山壁上,一架熟悉的老式红色消防器材弹眼落晴,特别那一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个尽管只有几十年但却非令人动情的遥远年代。譬如说吧,就如刚才开车师付说的,放弃大上海户口,举家迁到大山里战山斗水,建厂报国,而做到这一点都是需要下定决心,舍弃或放下个人利益的。就凭这一点,就值得让人赞叹。我想,今天的深山图书馆改建者,在总体设计时,于人们目光易到处保留这一当年旧物,也不仅仅为好玩,更在于让人们读书增进知识,以排除万难的力量去建没更加美好明天。其实,当年兵工厂的许多旧物,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并赋予了新的生命。譬如我在咖啡馆里,看到的窗户,在灯光照射下别具特色,仔细一看,原来是用当年工厂工人生炉子用的蜂窝煤一块一块垒起來的,从而形成了如此现代派的独特窗户。又譬如在阅览室,那个放生产工具的大铁皮柜子,置于书海之中,如同一种隐喻,读书是要沉得來心来的。甚至当年的一片旧墙,让布满着艰苦岁月里的旧墙与新时代书屋相互印证。甚至是一张上海人熟悉的用过的棕棚床,置于三楼文化沙龙手工作业区,不仅平添视觉审美冲击,而且也让沙龙手工作业区多了生活气息。当然,一进深山图书馆,门前墙上,老旧水泥电线杆子上,都保留当年或绘制着当年上海三线工厂的印迹,而这不仅仅让人怀旧,而是与文化,与阅读,与艺术等交汇相融合的,让人赞叹好一个新时代文化创新读书之地。
雨下得很大,山上的松树呼啸着,云在山谷里如野马奔弛着。深山图书馆的大大小小灯全开了。八三七一向东图书馆的灯箱在夜雨中大睁着眼晴,闪着特殊意义的亮光。顺着上山的石梯攀登,半山腰里是一整排的露天模型书柜和书藉,书柜书前一排聚精会神读书的男女读友,走到跟前,却发现这是为营造书园氛围而塑造男女读友人物造型。站在这里极目,这深山图书馆太独特了。过去生产军用产品的旧厂房,山下的车间建成了艺术展览室,山上的工厂办公室改成了藏书馆,阅览室。图书馆不大,但生活美学图书室,心理学图书室,以及工具书文艺类科幻类等分门别类的指示灯箱,如同一只只睁着的眼晴,雨中向我行着注目欢迎礼,一排排图书或书柜里或排列在一排排大长条特制书桌上。这样的读书环境,如是在阳光灿燃的日子里,一缕缕阳光,如溪水般从山谷流进來,从松树间射进来,于静阳中阅读,是不是佷心旷神怡。如这雨天日孒,更添了些许神秘色彩,一把把雨伞收起放在门外,书柜中找到自已喜欢的书,找个地方坐下来。风雨关在门外,静心遨游书之世界。我在国内外许多图书馆里读过书,此刻,身在云雾缭绕如诗如画的深山图书馆捧读,倒还是有点象刘姥姥进大观园,味道十分新鲜而独特。
读书其实只是深山图书馆的一个方面内容。在这家被称为漫话谷一一向东书馆的文化项目中,既注重和提倡读好书,增进知识和文化。更倾向在为青少羊提供优质图书外,更开展走出去请进來读书活动。走出去即走向大山里的留守青少年,为他们送书上门。请进来即定期请青少年读者到向东书馆来整理图书,当义务图书员等活动,从而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更多更广泛接触图书,增进阅读兴趣。我走出图书阅览室后,还在这个文化项目总设计师阿燕的介绍和陪同下,走进山下车间展示室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如徽洲本地的手工苎蔴艺术品,广东雷洲足荣村的手工艺产品。将來还要根据情况引进和完成多项具有中国特色民间特色的艺术品展览。以及香道,茶道等各界艺术欣赏,交流,监赏,拍卖等活动。这是与图书阅读相互关连在一起的,也是一种文化艺术阅读的延伸,让读者在这里不仅阅读书本知识,而且拥有一片立起来的艺术天地。读书本来也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的。
的确如此,这也是向东图书馆坚持并持续推进的一个大型公益项目。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艺术交流的大量图片,而且还看到了休宁县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在爱心志愿老师的带领下,把学校课堂教学内容搬到这儿上课的情景。从这一系列活动中,让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架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也架在读者和青少年心中。
这天,我们是披着雨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座深山图书馆的。这个由广东茂德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共498亩,将以民宿,阅读,艺术展览,手工体验等一体化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因为天雨,前来读者不多,缺少了一项与读者实的交流。也因天雨,只是匆匆看了个大概。阿燕说欢迎下次再来,可住民宿,可吃农家菜,当然更可静心读书。我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