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葡萄公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0-06-29 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昨天篇”
    2004年,葡萄公园在原上海市交通大学实习基地“百果园”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从园区规划、品种搭配和景点设置都由马陆葡萄创始人单传伦亲自操刀,经过近2年的基础建设,2006年初夏,葡萄公园开门营业,那时的葡萄公园略显“原生态”:葡萄长廊上的葡萄还没有爬满藤架、销售中心还没有装空调、情侣葡萄园的景观效果也没有达到最佳效果、葡萄科普馆也仅仅是一个用于展示酿酒流程的葡萄酒堡。总之一切都如同出生的“婴儿”般鲜活、稚嫩,但在当时的国内却绝无仅有。
    因为它在国内市场上的“稀缺”,开园当年就迎来了如潮的游客,规划中的近百个停车位不够用了,游客的吃饭问题也急需解决,工作人员应付游客的诸多问题也略显紧张,但葡萄公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却满怀希望和干劲,因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是农业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可以提升整个葡萄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今天篇”
    现在的葡萄公园相比2006年开园伊始,景区设置有了长足进步:葡萄长廊覆盖薄膜,解决了天气对游园的影响;情侣葡萄园也随着架面太低、空间太小而被2010年新建的迎宾园所替代,迎宾园面积较情侣园扩建了近二分之一,葡萄架面抬高至2.5-3米使参观时的视野更开阔,里面供应的葡萄衍生产品也有原来的相对单一到种类相对齐全;葡萄酒堡退出了历史舞台,旧址上新建了一座葡萄科普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制作精良的宣传片、耳目一新的葡萄宣传照吸引游客驻足浏览;儿童乐园内小动物们在游客和养殖人员的双重呵护下只只膘肥体胖,儿童游乐设施应有尽有。这时的葡萄公园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走在创新的行列。
“明天篇”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智能化被提上日程,如何降低葡萄种植者的劳动强度、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这是葡萄公园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大事。
    2013年底,由单传伦发起,马陆镇政府召集镇里葡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共商马陆葡萄转型升级,为新时代马陆葡萄的发展指明方向。
    2014-2019年,通过区域特色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园区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园区近300亩的葡萄钢结构小棚统一更换成连体大棚,土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2018年底,马陆葡萄开始园区智能化建设,实现园区一半以上的大棚的电磁阀和卷膜器改造,实现了手机端智能化控制大棚温湿度和水肥一体化,温度控制上节约劳动力近80%;开发智慧园区导览系统,游客入园可实时定位、语音导览、预约提货和网上下单,并为“宅男宅女”们量身定制了“模拟采摘”的小程序,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
    昨天已经记入历史且成绩斐然,今天正在我们手中书写且胸有成竹,明天因一切可期而曙光在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