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春光万象“立夏节”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0-06-23 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陆游有《立夏》诗句:“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把一个初夏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季节上的立夏通常是在每年农历的四月间,公历大概在5月6日前后,按照天文学上的说法,即太阳到达黄经45°的时候开始。民间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争春,百花开放,庄稼生长旺盛,如棉花、小麦等作物需要进行田间管理。有农谚说:“立夏三朝遍地锄”。在过去,农民常以立夏日这天的天气冷暖阴晴,来预测一年农作物生长的好坏与丰歉。更重要的是“立夏日”还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立夏节。”
    古代,立夏节首先受到皇家的重视,这一天皇帝会率领百官迎接夏日于南郊,并且举行盛大的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朝,立夏节的内容丰富了,特别民间逐渐有了尝新习惯,清代的立夏节,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习俗。立夏时节有许多时鲜食品上市可供人们品尝,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着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等,也称“吃补食”,有祈求一年身体康健的意义。嘉定文士有风俗诗:“白荷蛋嫩防蚊蚋,累累樱桃红又甘。立夏荐新榴似火,鲥鱼蜜醸动江南。”说的是立夏日吃了白荷蛋能防止夏天蚊叮虫咬,红樱桃鲜美可爱,鲥鱼蜜醸更是江南百姓十分青睐的美食。在江浙一带迎立夏日的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吃蛋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更加有吃福了,大人会给孩子脖子上挂一个用红丝线编织的网袋装着鸡蛋,外加用新麦杆编成的小小提篮,在里面装满了新蚕豆,孩子们三五成群,边吃边玩十分惬意。
    天气入夏之后,有一部分人饮食后会有不适的感觉,当地称之为“疰夏”。根据姑苏文士顾禄《清嘉录》的说法:“疰与注,亦可当作蛀,入夏不健,如树木之为虫蛀也。”旧时在江浙一带,每年有一个立夏日用秤称人轻重的习俗,一则用以检验一年的胖瘦,二来说这样可以不得疰夏疾病。清代吴曼云《江乡节物祠·小序》中说:“杭俗立夏悬大秤,男、妇皆秤之,以试一年肥瘦。”张春华竹子词《沪城岁事衢歌》也描写了夏至这天昼长酒香,一家老少持衡称人的习俗:“深院垂帘静昼长,家厨樱笋酒初香。持衡笑语论轻重,骨相凭君子细量。”“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还有些资料中记得更详细,说立夏这天还要吃当年产的新芋头和金花菜做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自己的体重。我小时候也参加过几回这样的“称人”活动。通常在客堂间的梁木上悬挂一根大称,由我叔叔掌握着秤杆,(那时乡下很少有地磅秤)哥哥嫂嫂们轮流上去双手抓住秤钩称体重。我和妹妹人小没力气抓不住秤钩,但也吵着要称,后来大哥就去拿来一只竹筐挂在秤钩上,再让我们站进筐里,称好了再用小秤称竹筐的重量,算出我们的重量来……邻里有几个姑娘手里没有力气,也跟着爬进竹筐来称体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戏称:“称猪啦!”真似民俗学者吴曼云诗云:‘悬秤一一判低昂,轻重休夸蜡藐强。莫是茶人须论价,就中愁绝是猪王。’”
    苏州钱思元的《吴门补乘》还有:“立夏,饮七家茶,免疰夏”之说。所谓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邀请东邻西舍,大家欢聚一堂来共饮。这些茶食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不过是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一种联谊活动。
    立夏这天,农村妇女还有一忙,大多要外出挖野菜、割草头,回来后将米磨碎作粞米粉,和草子摊成粞米餠,或是磨糯米粉做成草头饼,旧俗称吃了也可以免疰夏。从前每年到新麦上场,人们便用新麦磨成粉搓成麦蚕(状似春蚕,俗称麦面条)据称吃了也可免疰夏。嘉定一带,在夏至日用蚕豆、小麦煮饭称为夏至饭。并说立夏这天,戒坐户槛,否则会得疰夏疾。仔细想来也有些道理,立夏以后气温日渐温暖,地气潮湿,坐门户槛容易着寒生病。秦光荣《上海竹子词》就写了立夏这天习俗,十分的详细:“春蚕吃罢吃摊粞,一味金花菜割畦。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嘉定著名学者王鸣盛《练川杂咏》也有诗写立夏习俗:“麦蚕簇簇满筐盛,麦饭携来饷耦耕。齐戴荠花新样好,春光斜莫近清明。”嘉定历来有取未熟麦作麦蚕习俗,立夏前后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王鸣盛弟王鸣韶也有一首诗写立夏的:“蚕豆花收麦浪沈,漫忧疰夏病相侵。呼儿牵桨前村去,轧轧蛙鸣溪岸深。”王鸣昭还特地为诗作注释说:嘉定的蚕豆“俗称寒豆,大如拇指,佳于他邑。夏至日用蚕豆小麦煮饭,名夏至饭。戒坐户槛,云犯之得疰夏症。谚云:田鸡叫得响,田内要牵浆。”丁宜福《申江棹歌》“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馄饨试宝秤。惭愧阿侬消瘦甚,今年身比往年轻。”得了疰夏的人往往吃不下东西,人自然就要消瘦了。立夏日吃鸡蛋、称人和立夏吃草头饼和摊粞饼的习俗在江浙一带历来颇盛,到了民国时期上海一带与吴地还有立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多数是因为荠菜(俗称野菜)、草头採割有一定难度,特别迁入城市里的人慢慢就用馄饨来替代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