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园之夏
竹林(立夏)
亭台前,厅堂后,临水处,粉墙边,满眼青葱,是摇曳的竹。
猗园的竹,是明代竹刻家朱三松从《诗经》“绿竹猗猗”的诗句里引种的,至今繁密茂盛,且品种为沪上园林最丰者。
请沿着蜿蜒曲折的花石小路,走进竹林隧道,走进竹径通幽处,你也就走进了古猗园的初心。
梅花厅与梅花碑廊(小满)
门窗、横梁,雕的是梅花;道路、地坪,铺的是梅花;厅堂周边也遍植了红梅、绿梅和腊梅,故谓“园是梅花园,厅是梅花厅,路是梅花路,香是梅花香。”
且莫错过了梅花厅边后花园,挨挨挤挤的梅花次第绽放了,冬赏寒梅傲雪,春闻梅花飘香。在暗香浮动中,请放慢脚步,欣赏镶嵌着咏梅诗词的碑廊,品味梅的高洁与雅趣。
柳荫桥(芒种)
龟山湖,鸳鸯湖,犹如两匹硕大的锦缎。
红艳艳的夹竹桃,热情似火。
“柳阴亭午正风凉。”桥上有亭,小坐柳荫亭,听柳荫深处,蝉鸣正长。
过桥,白云和“寿”字铺就的小径,寄寓着平步青云、长命百寿的期冀。
芒种时节,农事正忙,只有播种,才有收获——幸福都是奋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