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群里冲锋在前的人们
前些日子里,我们嘉定一中的几位退休老师与一些早年毕业的学生,组织了个“嘉一师生微信群”,平时也只是交流些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可是一旦到了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非常时期,却形成了个战斗的小集体。近来除了交流抗疫情况外,竟有许多群友直接投入战斗——
我呢,亦决心“鸟枪换炮”,“小年夜”里,孙子为我不惜“重金”新买了一部高档次的手机,可以应对各种场面,来个非接触的守望相助,虽身宅斗室,亦能抗疫战斗。
在武汉围城第五天的凌晨,手机突然响起,一首《满江红·共克时艰》的嘹亮歌声,响彻斗室。这是一首战歌,是我“群友”王威尔作的词、张家明谱曲、仲崇亮演唱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歌!听完一遍后,我热心沸腾,披衣即起,散发给各方群友。
发完了,才向教育局刚退休的威尔君点赞。他告诉我,这是他几个彻夜难眠的成果,也是向冲锋在武汉阵地上的战士们助阵呐喊。这首战歌,也鼓励了我这个终日“宅家”的老汉:彼老师也,我亦是,何不学学样儿?于是,来了个“网上采访”。
不久,手机里“嘀嘀”之声不绝于耳,先记下两位战疫阵地前沿的女志愿者——女士优先吧!
嘉定市场管理监督局工作的杜东卫校友,这个春节假期内,她多半日子在高速公路的朱桥道口检查进上海的车辆,她为我们守护着入沪的第一道防线。如今外来的车辆往往排队长达二三里地,东卫他们要作仔细检查,测体温,登记,甄别处理……在凛冽的如刀割的寒风之中,往往一个当班就是六七个钟头!饿了,渴了,难得有口茶喝。有时,还得忍受无端的委屈哩!可她一想到这是在战斗,是为几千万市民的安康,是为国家的时艰出力,来不及喝一口瓶装水,就转身去处理另一桩棘手的难题啦……
我的手机又“嘀嘀”地响开了。这次是在嘉定镇街道文教卫生方面工作的冯晴校友发来的。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刚从“集中观察点”归来,急忙与我在微信上交流“战疫情”。她先向我简介这个“观察点”——对来自湖北及疫情高发地区进入本市人的集中地(政府临时征用的宾馆里),给他们隔离观察14天,而后根据情况作不同的妥善处理。这是个任重行难、尽力不讨好、需要内方外圆的高超应对能力的活儿呀!
我知道,这事儿小冯挺适合的。她虽然是嘉定西门外人,可有着苏州女性说起话来软糯柔和温润的磁力。苏州菜偏甜,苏州话好听,即使被骂,你可能还笑眯眯地听着这宛若莺啼的声音,煞是悦耳。小冯就有这般善于开导、耐心说服人的这些特长!
这不,正是年初二那晚,碰上有一对从海外归来的小夫妇飞到湖北机场,知道疫情后,又购票到沪。当他们要被隔离时,一脸的惊悚惶恐,买了好多方便面和消毒用品,还要这儿出具证明什么的,拒绝与武汉人一起住观察点等等,纠缠着不肯上车。弄得几个警察大汉哥儿们,头上冒汗!小冯毅然上前,和蔼地一番有理、有力、有情、有暖度的温存妙语,说得这对小妇夫不住地点头称好,乖乖地拱手上车。她那个刚柔并济的处事能力,效果佳极了,真是须眉不及!
暂且搁笔时,说一句自己。我,90老兵,如今只能在阵后摇旗呐喊,以壮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