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嘉定学者:居延安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12-17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这个名字,曾经引起过很多猜测。是当年参加延安革命打江山的红二代?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汉简”后人?是窑洞文人为自己取的笔名?都不是,他是嘉定区马陆镇居家角出生的上海人!
    居延安在中国,算得上是名人。现任美国中央康州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特聘教授,曾任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公共关系研究会首任会长。他,被业界誉为“中国公共关系学之父”,是首位被美国大学聘为传播学终身教授的华裔学者。由他主著的《公共关系学》,出版后再版5次,销售200多万册,为全国同类书籍销量之最。他出版中英文专著10余部,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白兰地》、散文集《莫问乡关》,译著有老子的《道德经》(英文)和《白兰地》(Land of Bailan)。涉及的人文社科领域有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政治学、关系管理学、文学、翻译学、艺术社会学等,是一位在各领域里都有卓著成就的学者。
    居延安是我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学长,又和我同住一个小区,自然熟稔些。他的哲学博士头衔和一大堆的“桂冠”,确实令人瞩目。然而对我来说,这些并不看重,我只欣赏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
    2005年元旦刚过,居延安拿着一大叠A4打印稿找到我,说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让我修改润色。接过沉甸甸的稿子,书名是《白兰地》。
    乍看小说书名,以为是写酒文化的。他含蓄一笑,说是写自己的家乡嘉定,写那里的人与事;也写在美国的文化和教学经历。
    这是一部描写女主人公“白兰”成长史的抒情小说。 作者以深厚的文学底蕴、精湛的英文功底、渊博的各类知识,饱蘸一腔热血和激情,运用细腻的白描笔触,记叙着以“白兰”为主轴线的一连串家庭人物和相关人物,在那个特殊时期及以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感人故事。“白兰地”即“白兰”出生地嘉定,故事扣人心弦,情节感人肺腑,悬念夺人心魄。
    花了3天时间,我将32万字的小说拜读完毕,把其中的错别字“捉拿归案”,然后交了一篇5000多字的书评,标题是《岂一个情字了得?》诠释了他对家乡的“俄狄浦斯恋母情结”以及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大爱情怀。居延安很感动,他认为将稿子托付给一个同样爱好文学的学妹,很放心。他说,去美国吧,看看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然后致力于此书稿,将来出版后的一切事宜,由你打理。我应允。
    在美国中央康州大学的教室里,一个黄皮肤的中国教授居延安,站在一群黑皮肤、白皮肤、棕皮肤的学生中间,简直是玉树临风!脱稿演讲的风度、侃侃而谈的气度和触类旁通的深度,让人折服,让人震撼!
    归国后,我们在邮件中切磋书中的章节和标题,最后完美统一。2006年1月,《白兰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考虑到某些敏感话题,作者用了“北如起”的笔名,英文译音即“红色的书脊”。这本书,是一个学者对自己家乡奉献的真情大礼!
    居延安定居海外30多年,那份浓浓的乡愁,化为笔下的文字。他又出版了《莫问乡关》散文集。开篇就是《潇潇雨落写散文》。“莫问乡关何处是,听任潇潇雨落声”。然后分为《苍茫大地》、《悲喜人生》、《孤寂异乡》、《文艺闲话》和《学理殿堂》5个部分。这是一曲游子的“恋歌”。它唱出一位游子漂泊异乡执教于东西方文化,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依然执著地牵挂故乡和母亲的缱绻情怀。作者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底蕴,锤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使多声部的乐章呈现出华美奇彩的风格,流动着跌宕起伏的旋律,每个音符都注入生命的激情和爱的血液,给人意犹未尽的回味,让人享受了一次磅礴大气的交响乐精美华章的心灵陶冶和灵魂洗礼,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样,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的空灵境界。
    2010年8月15日,复旦大学出版社在上海书展期间举办了“闲人指路——居延安教授的穿越之旅”座谈会。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复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俞振伟等出席了座谈会。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宋怀强先生,将居延安的主题散文用他磁性的声音诵读,赢得一片掌声。
    历经东西方跨文化的沟通与交融、碰撞与冲击。居延安运用西方的语言文化,2008年,他将《道德经》中的东方古典智慧翻译到了西方世界。2018年,再版《道德经》又以精美的译文和版式问世。
    与居延安接触的十几年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文学上的提升。出版了融入居延安影子的长篇小说《若尘如水》;为居延安“天下谷”网站撰写的随记和为《莫问乡关》撰写的读书札记合并而成的散文集《雪暖香岛》,居延安为此写了序言;诗画集《烛影摇红》和诗集《明月逐人来》,收录了居延安的书法和我赞美他的诗歌。
    学者居延安,在文字生涯中,是我的一盏领航灯。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