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我谈央视版《笑傲江湖》
笔者与金庸相识与结缘,纯属偶然。80年代末,那年甲肝流行,我也不幸染疾,在家休养,无聊之际,便以读武侠小说消遣度日。记得当时读的是古龙的新武侠,《楚留香》《陆小凤》《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一部接一部,读得入神,便想写点武侠评论,三四个月便完成了一部《古龙小说艺术谈》,此书完成于1989年春天,出版于1990年初。
由于当时“武侠热”热遍神州,此书一版再版,我在“文汇书展”签售创下一天签名800本的记录。当时有人建议我寄一本给香港的金庸先生,我便寄了一册,书才寄出一周,已收到金庸先生来信,并附来一套《雪山飞狐》签名本,他在来信中邀请我去香港讲新派武侠小说。
由于当时签证麻烦,待我半年后赶往香港,金庸已去英国读博士,接机的是香港作协总干事谭仲夏,为我接风的是香港作家协会主席倪匡(金庸为香港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倪匡为我写的《古龙小说艺术谈》港版本写了序言。一年后我才与金庸见面,我后来又与金庸先生在海宁、上海、北京与香港见过几次。
我写的《金庸小说人物谱》《金庸笔下的108将》与《中国侠文化史》出版后,金庸亲笔题字祝贺,他尤其对笔者撰写的《金庸小说排名录》表示很为赞赏。
到了1998年,《三国演义》制片人张纪中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约我一见,我并不认识张纪中,也不知其人大名。他赶到上海对我说,他曾代表中央电视台向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购买他的武侠小说版权,金庸已经同意,至于先拍哪一部?金庸让他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我想一想说:“金庸15部武侠小说中,我以为最好的是《笑傲江湖》。”我在席间与张纪中详细谈了《笑傲江湖》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以及《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名篇的比较。
张纪中返回北京不久,就来电:“我已和金庸先生交换了意见,央视同意开拍《笑傲江湖》。”
1999年5月,张纪中在杭州,与金庸谈妥拍摄《笑傲江湖》的合同,金庸先生象征性地以一元钱让央视获得了改编权。
在1999年夏天,张纪中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改编《笑傲江湖》电视剧本?”
我因忙于报社编辑工作,婉言谢绝了担任《笑傲江湖》的改编。当然除了业务忙,我对改编剧本不内行。
1999年秋冬之际,张纪中来电:“剧本初稿已出来了,我想邀请您担任《笑傲江湖》的文学顾问?”
我当时回答:“这个可以考虑,我再推荐我老师章培恒先生一起担任文学顾问。”
张纪中自然知道章培恒先生在中国武侠评论界的大名,一口允应。
过了一个月,张纪中寄来了两本《笑傲江湖》剧本,并邀请我和章培恒先生赴京审查《笑傲江湖》剧本。
我和章培恒先生利用一个星期,详细审阅了《笑傲江湖》的剧情介绍与剧本打印稿,并于初冬飞赴北京。
张纪中在北京机场接机后,送我们去了一家宾馆,给我们开了两间房间,当天陪我们去看了北京的评戏,游玩了天坛公园。
翌日,我们就《笑傲江湖》存在的问题作了交流,我记得章培恒先生就剧本的内容与人物塑造及细节谈了九条意见。我对《笑傲江湖》人物对话与情节发展及每一集剧本的悬念,谈了13条看法。总之,谈得比较具体而深入。
张纪中带了两个助手,听取了章培恒先生与笔者的意见,并作了详细记录。
转眼到了2000年3月,张纪中打来电话,请我与章培恒先生赴无锡影视拍摄基地,参加《笑傲江湖》拍摄开工仪式,我们因忙于手头其他事,婉言推辞了。
一直到2001年3月,34集的《笑傲江湖》在央视八频道播出,我们才看了几集,便发觉我们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基本没有被采纳,而胡编乱造的成分却有增无减。尤其我们当时向张纪中提议让李连杰任《笑傲江湖》第一男主角令狐冲,根本没有被采纳。记得我们曾给张纪中打过电话,他的回答是:“李连杰戏排得很满,他没有时间接拍令狐冲。”据我们了解,是因李连杰当时演技如日中天,片酬很高,剧组为了省钱,不可能高价去请李连杰,他当时请的是影视当红演员邵兵出演令狐冲,后来又因拍摄时,张纪中与邵兵的意见不一,邵兵辞职而去,张纪中便请李亚鹏接替。我与章培恒老师对李亚鹏演令狐冲很有异议,一是形象不佳,缺乏令狐冲那种纯朴可爱的模样。二是演技也不行。但生米已煮成熟饭,我们再说也是白搭。
三个月后,我们收到张纪中寄来的《笑傲江湖》的VCD片子,在封面上署名文学顾问:章培恒、曹正文。我们无奈一笑,对全剧的质量,我们并没有尽到顾问的职责。
由于中国武侠热没有降温,金庸小说热一直在大陆持续,电视剧《笑傲江湖》的卖座率一直很不错,据说有七亿多中国观众看过《笑傲江湖》。我曾看过香港版的《笑傲江湖》,李亚鹏演得还不如港台的片子,这也是我和章培恒先生碰到时闭口不谈《笑傲江湖》的原因。
再后来,我一次遇到金庸先生,提到这部《笑傲江湖》电视剧,金庸先生脸无表情,没有正面回答我的提问:“小说给了人家,我也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