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两段续文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10-08 16: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现在大部分人都用纸巾,用手帕的属于一小撮。真理可以属于少数人,手帕不是真理,是要被讥笑的。我就因坚持用手帕而被讥为“老派男人”。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
    最近在某报看到一篇采访札记《归来兮,手帕》,是为手帕“招魂”的,也无意中为我平了反。文章说,有数据表明,我国现在平均每十人年消费手帕不足一条,而主要利用纸巾。这是一种文化丢失,特别是纸巾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更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一是生产一吨纸,需要砍伐17棵十年生大树,纸张的过度消费是以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二是造成环境污染,纸巾的一次性使用会产生大量垃圾,生产纸浆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又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三是部分纸中会有荧光增白剂、氯等化合物,对人体有害。
    尽管我多年来坚持用手帕,未必全是出于对以上知识的了解,但毫无疑问,我的做法在实际上有环保价值。这情景如同一不小心捡到了一只皮夹子,虽然这是偶然的,皮夹子的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
    皮夹子当然要还给失主,这且不去说它。这里要说的是,我想给这篇采访札记再续上两段文字,对其中提到的两个观点稍加展开。文责自负,与原作品是无关的。
    一是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是个专业用词,我原来是不了解的,只在感情上觉得纸巾很白,现在才知道是用这种“剂”增白的。回想起来,我的一次实践倒可以为此佐证。
    那时一次朋友聚餐,酒过三巡之后,阿三忽然指着阿四的脸笑弯了腰,大家定神看去,也一齐失声大笑。原来,阿四的脸上薄薄地涂了一层粉,像女士涂抹的粉底霜。而此君又偏偏是个李逵式的大汉,就更显突兀滑稽。什么原因?是用纸巾擦了脸!果然,纸巾上太多的增白剂能移到人脸上去。
    二是文化丢失问题。手帕无疑是一种文化。我们的农民没有文化时,是没有手帕的。擦嘴、擦鼻、擦手时,可能用的是树叶,也许根本就不擦。即使到了近代,没有文化的阿Q也是从来不用手帕的,他用的是袖子。其袖子永远是油亮油亮的,这样的情状,从反面证明了手帕与文化的关系。还有正面的证明。在戏曲舞台上,大凡小姐丫头总是有手帕的,高兴时遮嘴巴、害羞时遮眼睛,走路时衬体态的袅娜,嗔怒时加强手势的力度,如若没有手帕,拿着纸巾上台,这些表情与动作能有如此淋漓尽致的表达吗?为此,我们又该失去多少艺术家?我们的生活又将显得如何地寂寞苍白。
    生活不能苍白,男人的脸不能增白,这是我为那篇《归来兮,手帕》续上的两段文字。当然纯属狗尾续貂。那篇札记事关人类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我的续文的意义也许还没有一分重大,所以建议读者看了我的这篇文章后,再去读读那篇采访札记,此文就在最近的某张报纸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