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人生的“最后寻欢阶段” ——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
人在退休之后的余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最后寻欢阶段、离世准备阶段和离世开始阶段。所谓“最后寻欢阶段”,是一个人退休后,能外出活动,接触大自然,乃是末段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也是人生最美的时期。这就是大家所称颂的所重视的“又一春”。
在这个阶段里,外界给人的约束大大减少,人内心的欲望也大面积收缩,寻找欢乐、享受人生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这个阶段的长短,各人不同。有的仅几年,有的可长达数十年。长短不同,但每人都该寻找自己的人生欢乐。这是我从2018年最有名的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著)里,综合出来的结论,而我也盛赞这个明智的观点。不过,这儿要澄清几句:
这儿的“寻欢”,不是世俗所说的“寻欢作乐”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是去追求非法享乐、放纵的生活,而是寻求人生的心身的欢乐,每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有权利享受他的美好生活。在退休之前,要奋斗,要创造,要积累;只在奋斗中、在创造时、在积累里得到欢乐;而如今呢,却可以名正言顺地安享你该有的晚年欢乐。可是,这欢乐是要你自己去寻求的,却是你这辈子最后的时机。其实,这个“寻欢”论,也不是周大新的原创,他是从一位英国医生的著作里归纳出来的。我认为,说法不论出处,有理、合乎实际就灵!
如果说你赞成这个养老观点,那么问题就集中在如何“寻”与如何“延长”方面了。为什么我们的晚年欢乐要“寻”呢?欢乐这玩意儿,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相反地,同一件事情,有人觉得苦,有的感到乐。就以写文章来说吧,往往要苦思冥想、夜不成寐、搜索枯肠而成篇,有人觉得苦透苦透,可也有的却感到乐在其中——那是在创造(创作)一种精神成果,享受着心灵上高层次的欢乐!可见苦与乐是相对的,因人而异。人各有志,人各有优质,那就该去寻欢避苦,找找自己的长项,从中攫取欢乐。
其实,许许多多“乐龄”人群中,正是如此找乐的:有的周游人间美景、有的学习琴棋书画、有的独钓寒江、有的读书治学、还有的乐当各种志愿者等等:都是在寻“乐在其中”的欢。
问题在如何延长这么个美好的“阶段”呢?这个“延长”法子,在各种传媒上,讲得够多了,特别是“微信”里,可说是铺天盖地的涌现着!各人自然会取其所需,毋需唠叨。不过有一点得研究,那就是当你的晚年欢乐受到阻碍,威胁,中断时,该咋办?这往往是在疾病、丧偶、家庭变故以及许许多多不幸加身时刻所遇到的境况。不用讳言,这时人生欢乐自然中断,但不是“终”断。那就该从此中摆脱出来吧!
一个人遭难以后——特别是老人,还有没有欢乐人生呢?此时此刻,才是延长“人生最后寻欢阶段”的关键所在。如果从此一蹶不振,整日以泪洗面的话,那么这个余生也就无欢可言咯;若是能从遭劫中摆脱出来,即可延长这个“最后寻欢阶段”。
至于如何“摆脱”,那得请心理医生帮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