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四十年”点赞
改革开放已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沧桑巨变,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欢欣鼓舞。作为最底层的平头百姓既没有吞吐宇宙的气概,也没有勇立潮头的胆识,因此也就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是我自认为我是改革开放国策的忠实支持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国策的受惠者。
站在四个十年的节点上,我做了许多为改革开放国策歌与呼的工作,虽然影响有限,但初心不改。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周年,我在老家的学校任职,学校按照乡党委庆祝改革开放十周年宣传工作的要求,组织调查采访小组到各村开展调研采访,然后汇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我被指派到本乡东部的两个行政村了解村办企业发展,交通运输动力现状。我利用工余时间,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乡村的石子路上,在村干部的大力协助下,我如期将调查报告整理上交,为乡党委提供了所需的宣传资料。
第二个十周年时,我已在邻乡的学校任职了一段时间。记得在此前后镇党委开展了“学而思变,富而思进”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校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我恪尽职守,做好主题教育的各个环节连接转承,并积极撰写活动总结。在主题活动征文和黑板报评比中双双获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第三个十周年来临时我已是退休之身。虽然没有了工作的压力,但我还是积极响应主管局退管会的号召,积极参与《喜看身边的变化》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我根据自己家庭住房的变迁过程而撰写的《从简易房到小别墅》一文不仅获得了二等奖,还被区人事局主编的《枫林之歌》——“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汇编”一书收录,由此开启了我与《又一春》杂志的不了情缘。
如今第四个十年到了,我能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能做的就是点赞,再点赞。
用天翻地覆、沧桑巨变来形容今天的中国已显得不够宽度,更不够高度,那就从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说事。
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做得好的就是民生至上。而所谓民生即是“民以食为天”,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比天大。古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中的每一件都是吃的问题。(“柴”是用来煮吃的”)而今天的中国百姓开门七件事却是“衣食住行医教养”。同样七件事所涵盖的内容却是云泥之别。现在拿我们上海地区来说这民生七件事已基本解决,而且解决的质量很高。老少边穷地区虽然解决得还不够深不够宽,但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西部地区的改变也是指日可待。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向着强起来而坚实挺进。再过四十年我辈早已灰飞烟灭,但民族自强不息的步伐不会停歇。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到那时,中华民族必将成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