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园林
苏州,是园林之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吴门烟雨迷蒙,小桥碧水悠悠,人眼是难忘的景色。“苏州号,城里半园亭”,石径曲项深宅雅园,体悟到深悠的文脉。据说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多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又考察扩展升级狮子林、沧浪亭、耦园、艺圃、退思园,组成了独具魅力的苏州古典园林。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江南居住文明理念,体现了两千多年来当时城市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这些具有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宅园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被誉为人居环境的“经典”。
苏州园林最有代表性的拙政园,据介绍,拙政园是三国、东晋、魏唐的民士居所,明朝御史王献臣解官还乡后,费时16年建园。其密友文征明积极参与,一代名园成了两人友谊的纽带。王献臣花钱造园,文征明运笔诗画,园以人传,拙政园从此名声大噪。但王献臣去世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子输给他人。清军攻入苏州后,参议祖泽生将园林修葺一新,康熙南巡曾来此园。李秀成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曾在此做忠王府,修建山楼。后做过江苏巡抚行辕、汪伪政府办公、专员公署、学校院舍等,其间改名“复园”、“补园”。拙政园历经沧桑,几度兴废,终于保留下来,使我们至今能踏园游览,真是不易。
我们选择下午去游览,这是拙政园游客较少,园中清静,慢行水榭亭阁,步步通幽。入园后先是“兰雪堂”,取自李白“清风洒兰雪”诗意。堂后有太湖石峰,出兰雪堂,亭榭廊馆错落安置。水际有芙蓉榭,为夏日赏荷之处。草坪有天泉亭,亭中有井,传为元代大弘寺遗物。拙政园中部有大水池为中心,是回抱山池的“远香堂”,取《爱莲说》“香远益清”之意。远香堂两隅分布了枇杷园,海棠春坞,听雨轩和小沧浪,志清意远,玉兰堂各三组闲庭别院。我们站在远香堂北望,水池中累土石成东西二山,中隔小溪。山上两亭四周分别植梅、桔,所以两亭一个叫香云蔚亭,一个叫待霜亭。两山遍植林木,岸边藤蔓拂水,有山林之乡的意境。水池西南有分导为水院,以幽深曲折取胜,亭楼建筑隔水护卫犄角。池东的景点可以远眺园外的北塔寺景,波光塔影,已是造园艺术“借景”的范例。
游览中,我请教拙政园的“拙政”是何寓意?据说,王献臣中年解官归里,建园后借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拙政”二字命园,寓其自我解嘲,隐逸自省,超然物外之意。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大科学家钱学森谈园林学的题目。他认为园林艺术应与它有同等地位的美术学院。中国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德国人著书说,世界上所有风景园林,包括日本园林,它的精神之源在中国。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独树一帜,实以诗文造园也。古人讲,造园如作诗文。文贵有体,园亦如是。构园布局,要曲直相伍,明暗呼应,动静结合,恰如其分。园林讲究的,花间隐榭,水边安亭,长廊云墙,取桥漏窗,构成各种诗情画意。拙政园之所以有名,不仅是姑苏园林中最大的,且有山泉,松岗,竹坞,曲水之“四趣”。当年文征明“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其设计理念费尽心计,艺术构思不同凡响。
自参观苏州园林后,我还留意其他有特色的园林,如上海的“豫园”,南翔的“古漪园”,嘉定的“秋霞圃”,南京的“瞻园”、“熙园”,扬州的“个园”、“何园”,无锡的“寄畅园”,绍兴的“沈园”,北京的“谐趣园”等,但唯有姑苏园林成为群落,堪称东方文化瑰宝。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已走向世界。苏州已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造了“明轩”,在纽约斯坦岛植物园落成了“寄兴园”。在佛罗里达建造了“苏州苑”,在洛杉矶的杭延顿建造了“流芳园”。在加拿大建造了“逸园”、“达园”,在新加承建了“蕴秀园”等。我深信,苏州古典园林定会在保护继承中发展,放射出更加奇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