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归来
老伴要归来了,乘坐的飞机应该是起飞了。那飞机是12点钟起飞,在我们这里。正好是午夜12点。出于一种挂念,一种期盼,我的生物钟内早就储存着的讯息起作用了,我忽然醒了。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刚过了12点。
我在三个月前回国了。老伴因为有事,还要住三个月才能回来。这三个月,我过起了独居生活,让我体会了一番老年人独居生活的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人至暮年,生活已经没有了压力,没有人催着,逼着,更不愁吃,不愁穿。然而,日常生活的调理,力不从心,日显疲惫。两个人时,常常有个自我分工,一人扫地了,一人就揩枱拭櫈,一人洗菜了,一人就烹煮,边做边说,切磋商议,既不显得吃力,精神上还蛮愉快。外出时,一人锁门,一人提醒别忘了取下钥匙。行走在路上时,都会互相照顾着距离,提醒路面上的坑窪,石块。需要吃药的,也有人到时提醒。起夜过后,也会告知别忘了喝几口热水。一人生活之后,就没有了这些细枝末节,该做的,做累了,就只能随它去,不该忘记的,忘记了,也只能忘记了。就说每天离不开的做饭烧菜,多了吃不完,少了不好烧。有句古话说,少年夫妻老年伴,人老了,激情,浪漫渐渐远去了,互伴互助就特别重要,有个老伴陪着,那是最幸福的,这是生活实践告诉的。
在夜深人静时,那挂钟报时的金属敲击声显得特别的清晰,好像在告诉着我,飞机已经离开了北美洲,进入了北极圈,来到了亚洲……老伴已经在飞机上度过了好几个小时了。她不会玩弄座位前的小电脑,不知厌不厌气。不知她坐在打边的位子,还是过道边上的位子。我知道她的脾气,一般不会为了自己的需要去麻烦别人的,想方便,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一定会请邻座让一让的,坐的腰酸背痛了,也不一定会到走廊里站上一会儿。这些细小之事,要是我在边上,定会提醒她的。
三个月的离别,我深有体会,老了,有个伴是多么的重要。我毕竟是暂时的离别,马上又要伴在一起了。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有的老人,一半走了,永远的走了,留下的那一半,打击该是多么的大,遗憾将是永远的。人们都会同情他们。为了过好最后的那一段人生路,我是希望他们能再找到另一半的。然而,现实也有些残酷,有老人说,谈何容易。是的,留给他们能找的那一半并不多,还须得到子女们的支持,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飞机终于进港了,其实我早就等在了出口处,凝视着一个个出来的旅客,生怕眼漏了她。见面之后,第一句话问的竟然是,路上是否顺利?一万多公里的旅程,对年轻人来说,也会有疲劳之感,别说一位古稀老人了。她说,还好,亏得有热心的旅客帮助,通关,提取行李都很顺利。
回家的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我不再像她在飞机上时那样多思多虑了,显得特别的平静,安心。因为,终于伴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