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蓬头与蒲公英
去年一到老家,进了场地,首先看见的是东南角上的菜地口的青蓬头,它们颜色青里带白,清澈、明朗、纯净;青蓬头长得与人齐肩,风吹过,它们摇摇头,药香就沁人心脾。今年进了场角,青蓬头不见了,心里觉得少了点风景与药味。问母亲青蓬头哪里去了?母亲说,长到别处去了。后来到客堂灶头上烧饭,开了后窗,看见后窗口的地面上公尺见方的青蓬头,它们像无数的小树,一排排地站立在屋檐的下面,很齐、很高、很精神。
又问母亲:你把它们移过来的?母亲说,不是,是它们自己长过来的。
可青蓬头没有脚啊!
母亲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也有脚的。母亲告诉我:青蓬头开花后,花就散落在地上,人在菜园里拾掇,花就贴到了你的裤管上,你走到哪儿,它就跟你去哪儿,像个流浪小囡,喜欢跟着阿妈吃喜酒一样,到处跑,到处生根,到处长芽,最后是到处长大的。
事实也是,我看见,我们家半亩田的菜园里,每一个角落都有青蓬头。
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更记住了“流浪”一词,人可以流浪,草也可以流浪。
流浪最有派头的当数蒲公英。夏天一来,蒲公英就轮番着开花了,一个也不落下。秋天来了几天,蒲公英的头上就长出了一个个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或者红里夹白的小绒球。绒球非常细软,特别轻盈,像花絮,它们腾空在空中,摇曳在空中,在人眼前颠簸晃荡。我们看见了张嘴就吹,有时还比赛谁吹得高,吹得远。就这样一粒粒的蒲公英种子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在我们的玩耍中飘然地飞到了人的头顶上,落在了菜园的任何一个地方;有的则跑离了菜园,去了河边,去了田埂,也去了田野。去了后,它们就落地,就扎根,来年又把自己长成一棵棵的蒲公英。
看着青蓬头和蒲公英,觉得自己有几分像青蓬头,还有几分像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