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云与西云
在嘉定新城之中,有两处正在构建中的地块颇受像我这样的,曾是当地原住民的关心,一处是东云街,一处是西云楼。
东云街和西云楼两处地块,在嘉定新城建设之前,归众芳村管辖。当时的众芳村,下面共有十四个村民组,东云和西云是其中的两个。建城撤村之后,众芳村没有了,村民组亦都不存在了,建起来的商店、楼座,都有自己的称谓。唯有东云和西云,或许是考虑了历史的原因,保留着原来的称谓,一个叫东云街,一个叫西云楼。
据世代人们的传说,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在这里屯过兵,屯兵之地即为营垒,东边的屯兵之地叫东营垒,西边的屯兵之地叫西营垒,一直这样叫着。70年前,我刚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叫的。即使在之后的年代里,行政管理制度改了又改,有时候叫自然村,有时候叫生产队,有时候叫村民组 ,但营垒之名一直保留着。
这两处屯兵之地,就是在地名的书写上也表述得清清楚楚,是营垒。或许是语音的原因,或者是便于书写,好听,就叫成了云楼,直至今日。
东云楼和西云楼的位置,也名副其实,东云楼在西云楼的东边,西云楼在东云楼的西边,二者横向相距数百公尺,纵向上东云楼在北边,西云楼在南边,中间隔着一条河,人们一直叫它云楼港,河面有30至40米宽,河上架有两座桥。西边那座桥在西云楼北边,是座石桥,据说是位富人为方便河北远处的住民能过河去石岗门赶集而建。这是善举,定名为善人桥,桥名刻在桥的两侧。东边那桥在东云楼的南边,几十年前我见到的时候,桥由几根圆木铺就。一直到后来有了小型拖拉机后,为能便于拖拉机通过,才改造成了水泥桥。
也许因为是屯兵之地,东、西云楼的东,南,西,北都是广阔的田野,东西云楼演变为民宅之后,住民们耕种着大片的土地。我懂事之时就知道,在众芳村那么多的生产队中,数东、西云楼土地最多。在农耕社会里,土地是人们生存的主要资源。在当时的人们中流传着:东云楼,西云楼,铜佃当枕头。
眼下,东云、西云之间错位了,西云楼还在原来的土地上,东云街却跑到了西云楼西边的地块上了,变成了东云街在西,西云楼在东了。
嘉定新城中的东云街和西云楼,功能逐渐显现,东云街主要是商住,西云楼集特色餐饮、健身休闲、亲子教育与娱乐、文化艺术为一体,比起以往的兵营和从事农耕的原住居民地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近千米的通道上,错落有致地排着20多幢有着老上海风情的建筑。当年,上海滩上的大佬杜月笙,张啸林的私宅也移居于此。原来的那条云楼港,在重建西云楼时被填,当作了工地运输建筑材料的道路,如今,建筑设施早已竣工,河道被重新开通,河的两岸砌上了石驳,沿着石驳,装饰了景观灯,河面上,还筑有单孔桥,三孔桥,彩虹桥……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游人云集,流连忘返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