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参禅引发的回忆
今年的5月18日,二度踏上普陀山这片圣土。其实对于“禅道”我是一知半解的,就像是个懵懂的小孩,刚刚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小时候,住在乡村,所见所闻都是从奶奶、阿婆那里听来的。有些是子虚乌有的神神叨叨,有些是从古到今的民间传说。从奶奶口中知道了,“观音娘娘过江”老和尚与观音斗法不让她渡江,并引发狂风暴雨,打湿了她的一双绣花鞋……这些故事大概也是在我未入学堂时听到的,却至今印象深刻。许是因为当时奶奶讲故事时故弄旋虚的表情所致吧!
还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是我最不敢独处的时候。其一是那时不知怎么的一到农忙就会播放聊斋,那主题歌一响,那守夜人提着盏破灯笼一明一暗在黑夜里走着。此时的我早已用被子捂住了头,光露着两只眼睛,怕归怕看还是要看的。等爸妈忙完回家只见到全身汗湿的我。
童年哪有赏月这回事,只记得晚上一个人在家不敢抬头看月亮。一看又想起了奶奶说的月亮里有棵树,树上挂着个破筲箕,老太婆拄着拐杖立在树下。想想又不敢睡。哎……乡下老奶奶们的故事不知道吓坏过多少天真的孩童。
直到后来大了也不敢去庙里,看到那些个神像吓得头皮发麻。等到渐渐长大,明了一些真理,反倒清晰了。
普陀山之行,一路见到不少虔诚的香客,这些个善男信女无一不背着个土黄色的香袋,里面装的满满当当。有些还是三步一嗑从山脚往山顶一路嗑上去的,这份虔诚是令人佩服的。对于我这样的每每都是抱着心诚则灵的心态,双手合十的默默祈福,许下全家安康快乐。
想想芸芸众生们,平日里拜佛念经,图的也就是个平乐安康,家和美满吧?这些意愿寄托在慈眉善目的菩萨身上是否更牢靠一些?
虽然去的寺院不多,但每回累了烦了,出去走这么一趟,在寺院中停留片刻,却总会换回些清静安宁,或许这就是寺院的可贵之处,以此来洗涤城市喧嚣所带来的烦恼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