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时鲜货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7-09-05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上海人食量小,口味淡,胃口比较“仙气”。不过上海人“嘴巴叼”,却是天下闻名。他们对“吃”的要求,历来不肯马虎。这就应了“少而精”三字。一个男人,若是去菜场买菜,推出脚踏车时,回头问老婆:“今朝要点啥小菜?”老婆就会说一句:“不要多问,买点时鲜货就是了。”可见一鲜掩百丑,“一招鲜,吃遍天”。

“时鲜货”虽只三字,却是一年四季花样翻新,足以把人弄得头晕。阳春三月,万物向荣,时鲜货最是眼花缭乱。这时节的上海人,家家都会烧一只汤——“腌笃鲜”。在这只汤里,竹笋(或毛笋)一般不会缺席。笋,就是山区来的时鲜货。“腌笃鲜”上台前,冷盆里的时鲜货也不会少,如“香干马兰头”““蒜泥拍黄瓜”;热炒里时鲜货更多,如“葱爆蚕豆”“水芹干丝”“松仁拌香椿”……还有一只菜上海人最欢喜——“酱麻油拌莴苣笋”。你想,莴苣在上海,本就有一个美称——“香莴笋”;它的香,再加上麻油,这道菜如何爽口好吃,你想想就够了。

水产里,时鲜货也很抢手。拿鲫鱼来说,春夏之交最好吃的是那种阔背野鲫鱼,一筷子长,活蹦乱跳的。有人说,真正的时鲜鲫鱼,是那种怀着一肚子鱼籽的雌鲫鱼,不错。可不知为什么,现在许多人都不喜欢鱼籽,刚把鲫鱼买下,就叫师傅剖鱼肚皮,把整包鱼籽都丢了。春三月的鲫鱼籽,其实也是一道时鲜货,红烧、清蒸、油煎、汤烹,都是上品。可惜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