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作家的年轮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7-08-15 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三百六十行,无论干什么,年轻总是好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有勇气,“未来属于年轻人”,一句话里全有了。

怪不得坊间有“吃青春饭”的说法。不过这说法也点出了某些行当的局限性。比如竞技体育,这是个最在意“青春”的行当。一个健将,少年成才,20岁登顶,如能独占鳌头10年,已算很了不起了吧?费德勒35岁夺得第8座温网金杯,人们问:他40岁后还能“满场飞”吗?之前的桑普拉斯,7获温网桂冠,32岁也退了;“常青树”纳芙拉蒂洛娃拿奖拿到手酸,总有一天也发现自己打不动了。情况还真是这样,再辉煌的男神女神,“青春饭”总有一天要吃完的。

靠吃“青春饭”的还有一个行当,那就是影视演艺业。据说因拍摄技术越来越高,脸部皱纹斑点无限放大,因而“嫩相”显得越来越可贵。其实,皱纹是岁月漪涟,是人生大书不可或缺的插页,有点皱纹,正是成熟标志,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可某些演员就是把皱纹视作洪水猛兽,竞相追逐“青春永驻”之术,必欲除净皱纹而后快。一个说法是:若能让人看轻10岁,他们愿付百万巨款;若能看轻20岁,即使有破相的风险,也无法阻止他们走向整容院的脚步。

三百六十行里,只有少数行当是对年龄不那么敏感的,写作是其中之一。

少年读书,老师就鼓励写作,如收集“名言”、背诵“警句”等,忙得不亦乐乎。那时,课堂作文就是叠床架屋、堆彻辞藻,老师也还是说你“动了脑筋”“有追求”。及至青春岁月,文思泉涌,笔下愈见花哨,文字更是洋洋洒洒毫无节制;遇上出色的人物景观,形容起来,更是恨不得用尽腹中美词。这样挥洒多年,志得意满,自以为就是“一支笔”了;外界有些批评,竟然听不得半句。

及至年齿渐长,见识日丰,耳闻目睹,略知内省,真正“懂一点文章作法”了,才知天下之大,自己不过是井蛙而已。只有到这时候,才知“领异标新”很难,“删繁就简”更难;只有到这时候,才懂鲁迅先生说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何等要紧;“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是怎样宝贵的经验之谈;“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是如何一针见血;只有到这时候,才知做文章,篇幅句子不能太长,意气不能太盛,用词不能太矫,调门更是不能太高。

健将暮年,若拿出当年录像,定会感叹自己年轻时,动作有多潇洒;演员翻看旧片录影,也定会惊异自己当年,形象有多丰润美丽。大概只有作家,当他看到少年旧作时,会感到惭愧,感到气短,会两腋出汗,会坐立不安,更有的,会跌足长叹,竟至作出“付之一炬”的抉择。

所谓“悔其少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作家,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对读者、对自己负点责的,多少会有这样的感受。

作家岁数大起来,写的东西反而会少下去,不是写不动了,只为眼界高了、选材严了,“不看到一点就写”;文字反而朴素了,只为想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反复修改也不嫌其烦了,只为有了定力,知道文章要“搁他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庾信文章老更成”,就是这样得来的吧。

没有“悔其少作”,就不会有“庾信文章”。当作家的,若能把这一少一老构成自己的年轮,那么他对这段纸上人生,就算是有个交代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