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病危
去年,在本市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动了个微创手术,从医生到护士,各项医疗服务还算满意,手术也很成功 ,但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发生,至今想来还觉得可笑。
主刀医生是一位教授,医技堪称一流,做肝移植得心应手,至于动个微创小手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手术那天是星期一,有好几台手术,我排在最后。下午四点,我被推入手术床,麻药过后醒來,我被推出手术室,送到监护室,已是晩上九点了。此时,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的女儿,却接到了一纸病危通知书,女儿吃惊之余,不免疑问:手术不是很成功吗?人不是很清醒吗?一切都正常,怎么病危了?既然老父病危,那就不能离开了。女儿要求进监护室陪伴服侍,不料医生却说,监护室有专门护工服侍,你可以回家了,不必在此过夜。女儿这才放心,大概病危云云,是例行公事吧!这张病危通知书,我至今保存着,打印的统一格式,上书“虽经积极抢救与治疗,仍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特此告示”。如果万一发生意外,医院也好交代,家属也有思想准备。
这些年來,医患矛盾越来越尖锐,医闹之事层出不穷,甚至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也时有发生。令人肃然起敬的“白衣天使”竟成了高危人群,医务人员人人自危。有的医院专门设立保安人员,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这种情况,不仅妨碍医务队伍的稳定,而且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导致 一些高校医科专业出现招生难,不得已降低录取分数线。面对信任危机,医院随便发放病危通知书“防一脚”,似乎情有可原。亊实上,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感,也“防一脚”。我入院后,儿女也不太放心,在手术前家属签字时,偷偷给医生塞红包,被婉言谢绝。据我了解,一般外科医生,不管你送不送红包,手术都是一样认真的,谁敢拿生命开玩笑,给自己声誉抹黑?医生良好的声誉,是金钱买不到的。我术后恢复良好,为了略表谢意,用短信给主刀医生发了一首小诗,说“微创手术非寻常,切除病灶不开膛”,赞扬他医技精湛,“打洞取物如探囊”。这位教授收到后很高兴 ,一次查病房时向別人介绍我说,是他给我赠诗的。
改善病患关系,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做到三个“相互”,我想,“医闹”必将大大减少,“被病危”一类事也不会发生,送红包的亊也会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