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懂经”之类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7-01-26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上海话很讲究文野之分。有些粗鄙之词,有文化有教养的市民,根本不屑用,也不屑讲出口。尤其是在上海居住年份长久的市民,更是如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出现了一个突出的语言现象:上海话里一下子出现了许多粗鄙之词。细想起来,这应该和文革有直接的关系。那些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学校停课,学生造反,社会上流氓也多了起来。一些“切口”式的词句(“切口”是指旧社会里帮会或某些行业的暗语),在这一阶段长驱直入进入上海话当中。

“懂经”就是其中的一个词。所谓“懂经”有几层意思,第一层是“懂规矩”之意;第二层是“早有经历,深知其妙”的意思;第三层更有扩展,是“经潮流,懂行情,追时髦”的意思。“这个人懂经”,在不同语境下会有几种解释:一是“这个人懂道理”;二是“这人曾经沧海,有点阅历”;三是“这人是老资格,懂潮流、蛮时髦”。

奇怪的还有一件事。当时上海有一种鞋子,竟被叫作“懂经鞋”。那是什么鞋子呢?其实就是一种黑色布鞋:鞋面上有两个松紧口,鞋底是白色塑料底。因为是新产品、新式样,还用了新材料(塑料鞋底,之前没有过),一时成为时髦货色。我是直到回城之后才穿上这种鞋子的,不过那时已不叫“懂经鞋”,而只叫“松紧鞋”了。

还有一个词:“拉三”,也是粗鄙之词。它是对一类人的蔑称,带有很强的侮辱性,几近詈语。哪一类人搭得上这个词呢?就是那些流里流气、“七搭八搭”的女子。那时,若某个女子被叫作“拉三”或“小拉三”,那她的名声就会很受影响。

出租汽车的别名“差头”,也是这时盛行起来的。记得,还有个别“切口”,也在这一阶段成了市井口头语。最可怕的一句是:“拿伊做脱”。这四个字,许多年轻人跟着随口说,却并不懂它的来历和含义。其实,它是某些帮会的一句“黑话”,说出来吓人,它真正的意思是:“把他干掉!”

“黑话”竟也大行其道,可见那个时代对文化的破坏。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