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减法”
近日休假,想趁机整理一下东西。忽然想到在超市里曾看到有种储物箱,颜色鲜艳,挺轻便。于是,就冒雨出门一口气去买了四个回来。回到家,一大堆杂七杂八衣物被我塞在里面。有人说,“女人永远少一件衣服”,“喜新厌旧”或许是女人购物的本性,我也不例外。添了新衣就难得穿旧衣,或许以后也永远不穿,可就搁置着,舍不得丢。理着理着,我看着一大堆东西忽然发呆:为何要去再买储物箱呢?为何不去把旧东西丢掉呢?储物箱买回来又占据了空间,若把旧衣扔了,不是反而腾出了空间了吗?再换种想法来说,在这寸金寸土的都市,一平方米的房价是那样贵,我如果腾出一平方米空间,其实不就是给自己增加了居住面积吗?这样想着,我马上改变行动,开始清理衣物。最后,衣服全部给我捐到居委会,其他东西全给我扔到垃圾箱了。
从买四个储物箱到最后腾出了一壁橱空间,这似乎是女人家庭生活中非常普通的日常现象,但它留给我太多的思索:我们在生活中常习惯做很多的“加”法,或许人性的欲望就是“需要”:我们需要太多的金钱、太多的物品、太多的朋友、太多的名利……
也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板,他的厂每年纯赚上百万元,但他对员工却很小气,对自己更节俭。为了省钱,他出差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押货回来,路上翻车他负了重伤。经历了这场劫难,他前后判若两人。无论在家中还是出差,他都尽可能照顾好自己,对待员工的态度也一改往日凶横。有人问他,他直言不讳:以前,我是用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月累地发展,要滚雪球一般赚钱。自出事后,我发觉人生适宜于减法,假如上次我被压死,一切都不复存在。不要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比起健康活着,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是啊,我们大概都读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个贪心的婆婆最后是一无所有。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那“婆婆”的化身,我们把人生空间给装得满满的。可你是否想过,人生实际上需要有所节制的。我们为何不运用减法呢?减去地位权势,减去些身外之物,减去客套的人情世故,疲惫、烦恼、沉重也会随之减去……
清代摩崖石刻家陈曼生曾说过:“不求其全,乃能延年”。“全”者:“圆”也,“满”也,这是人生厚重的高墙,它堵住了生命空灵的风景。我们减去波涛汹涌的物欲,增加的是一份平安、恩爱和宁静;或许,我们在生命的减法里错失一根树木,增加的却是人生的一片绿色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