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冷水浴
汰冷水浴是本地人的俗称,通用的官方语言就是游泳。几十年前乡村的所有河道水质绝对一流,农民田间劳动,口渴了河滩边、车沟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汰冷水浴绝对没有问题。现在河道淤塞,污染严重,水的颜色红黄黑紫五花八门且五味杂陈,谁还敢在这样的水里游泳,所以现在的乡村再也看不到村民们在河水中劈波斩浪的身影了,要游泳就到游泳池,游泳成了一项消费的运动。
儿时的汰冷水浴,出于几种原因。一是天太热,身上发烫,出于消暑的需要。二是男孩嘛,喜欢戏水,几个小伙伴一起下水打打闹闹很是开心。三是在戏水中做一些捞虾摸蚌的勾当,在玩水的同时或许能为家人筹措一顿美味的河鲜。
对大多数小伙伴而言,汰冷水浴是瞒着父母进行的地下活动。父母禁止小孩私自汰冷水浴的行为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担心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发生溺水意外。记得一次午饭后按事先的约定,在村后的小河边集中,正当我们玩得忘乎所以时,突然河岸上出现了几个手拿长竹竿的家长,一边打水一边叫骂着“小棺材,你寻死啊”。一见这情况,小伙伴们像一群鸭子似地向家长们站立的彼岸靠拢,家长们只能在隔岸干着急。突然我看到了我的婶娘也在这个人群中。婶娘是来教训我的,因为我父母双亡,她是担心我的安危才来的,我再没心没肺也不能驳了她的面子。于是光着屁股,溜溜地上了岸。这样的猫鼠游戏在一个夏季不知要上演多少回。
汰了几个夏天的冷水浴,水性进步不大,因为小伙伴中没有一个精于此道。我们用于自我保护的器具或是一块平几(船舱板)或是一只木水桶。汽车内胎、救生圈,那是多年以后才看到的“高档”器材。平几的用法比较直观,单手搭在板上,另一只手在板下划水,如双手搭在板上则只能全靠双脚划水了,而水桶的使用必须双手将木桶反扣在水面上使桶底朝天,里面存有空气以增大浮力。用这样的防护器材游泳,双手空不出来只能用脚打水,水花很大,但又不敢到河心中央,只能在离岸不远地方扑腾。由于姿势不对,所以游泳的技术进步非常有限。多年后我在部队服役,为了战备需要,某一年夏天在浙江富春江畔专门开展了游泳训练,那时我才从一只旱鸭子成为达标的游泳能手。
儿时的汰冷水浴,承载了我们的许多欢乐,也确实存着许多危险的因素,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一丝后怕,因为汰冷水浴而溺亡的惨剧那时也有所闻。万幸的是,我们这个群体中没有发生类似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