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那镇 那人 那诗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11-23 16:00 浏览次数: 【字体:

 

那镇

秋日溶溶。有机会去了安徽肥西县那三河镇。

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汇合,入巢湖。三河由此得名。

春秋战国时,小镇已初具雏型,称为“鹊岸”。

春秋时期,即为吴、楚两国争夺之地。鹊岸之战就发生在此。

汉、晋时期,称“鹊尾渚”。

唐宋以后,三河周围的河湖滩地逐渐兴筑圩田,绵延数十里,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

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

三河镇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街心铺青石板,古朴雅致,但较狭窄。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那人

三河镇地灵人杰。

“鹊岸之战” 在《左传》有记载,表明三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历史。宋太祖、宋太宗幼时曾过三河,留下了“二龙街”的传说。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在三河造城。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清朝光绪年间,李鸿章在三河建钱庄。

现代史上,抗日名将孙立人诞生于三河作扇巷。

尤其令我心动的是三河镇上的一人巷,它与杨振宁结缘。

一人巷,顾名思义,仅容一人过。

深幽的一人巷长满青苔。杨振宁每天多次进出来往于一人巷,有两个多月时间。

事情是这样的——

出生合肥西门的杨振宁,1937年深秋,曾随母亲客居一人巷深处的民房。为躲避战乱,又不中断学业,杨振宁的母亲作出了这样的安排。上午、下午,杨振宁一天四趟穿过一人巷,走上学放学的路。杨振宁当时在庐州中学的临时校舍——三河张家祠堂上课。1938年1月,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的父亲杨武之将全家从三河接走,包括临时就读的二儿杨振宁。

那诗

当代诗人刘祖慈出生于三河,1954年毕业于三河中学。

刘祖慈的文学创作启蒙是从故乡开始的。

他为故乡写下了许多深情的诗歌。

归途中,我的耳边萦绕着他那动人的诗——

故乡

想你那三道春水

仍明澈,仍清长,仍柔波荡漾

……

小火轮是梭,河是匹家织布

乡心,乡心

永远厚实而坦荡

这是刘祖慈的《窗户外是风是风》,吹达我的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