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秋霞三趣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9-30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秋霞圃,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你是秋天的一朵云霞,在那久远的岁月,轻盈地飘落在古城一隅。”但细细琢磨,总觉得还不够达意。一次,我赏玩案头一块巴掌大小的山水玉雕;上有一小峰,峰侧有一洞,峰顶有苍松横刺,下有小亭、怪石、池塘,极其工巧玲珑,我心中一闪;秋霞圃不正像一方剔透精致的玉雕艺术品吗?

我喜爱这所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江南名园,游览次数也不下于十次了,有陪亲戚朋友前往,有假日携妻儿同游,有时兴致高或心情烦闷也独自前去,说也怪,这座面积不大的“咫尺园林”,却有着很深的内涵,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走进秋霞圃,眼前是桃花潭景区。我穿过一扇扇门庭,走过名为涉趣桥和三曲桥的古朴小石桥,少不了站在碧光亭内凭栏四眺。此亭背山而面临一湾桃花潭,雅趣逸然。往右看是丛桂轩,如正值金秋季节,桂花盛开,它被周围的桂花熏染得透香。往左看是富丽堂皇的碧梧轩。对岸是舟而不游轩和一片翁郁的树林,一并清晰地于一潭碧水中呈倒影,这倒影与水中的天光云影交叠相映,几尾红鲤鱼缓缓于雕梁画栋、林木云影中穿梭,如梦幻、如童话,令人心迷,忽而泼刺一声甩尾,把倒影搅成零乱,晃晃荡荡,许久许久才复归平静。这儿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恬静着,连鸟鸣也怯怯的。游人在这氛围里也高雅了,无喧哗声,只是慢慢走着,品味着。我一位搞文学的朋友说:“这景致如文学中的抒情诗,虽无通俗小说的热闹畅销,但品高格雅,陶冶人的性情。”

从亭中走出往左拐过一细石小桥,即进入一片古色古香的庭院回廊建筑群,这儿就是凝霞阁景区。我却偏爱它后面那些曲折迂回的游廊和布局工巧的建筑,其间有灵石耸立,修木茂然,花坛绚丽,小庭清静、楹联巧对,真是妙趣横生。人在廊里走,一路观览屏山堂、凝霞阁、环翠轩、扶疏堂、闲研斋等,每一驻足细观皆有味,如数雨斋墙外几叶硕大的芭蕉,令你望之而悟意。觅句亭位于幽静的北端,文人骚客如觅佳句华章,步入其中想必定有益处……

这片建筑群从游览图看似乎并不复杂,但游览其中,各具神韵的门洞漏窗,犹如一个个取景框,随着视角的变换,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里面竟会有走入迷宫之感,它几次,我见有游客在里面转来转去,不知如何出去……

从觅句亭出来往北走,面前忽地展开一片开阔的天地,这就是清镜塘景区,它一改前面精巧典雅风格,这儿林密溪流,野趣盎然。前方有水声哗哗传来,引你登上高坡入进入一角小亭。此亭名为补亭。站在补亭极目;左边一挂飞瀑从山上飞珠溅玉般泻下,右边是葱绿而宁静的树林,中间一湾垂柳掩映的清镜塘,徐徐婉蜒而去。这里没有什么著名的建筑,但这不露人工痕迹的自然景致,别有一番乡野情趣。这个补亭,在秋霞圃中看来是一个点缀性小亭,它造型呈扇形,连窗子也呈扇形,相当别致。一个补字,朴素而有新意,在这儿是起到了点睛之意,整个自然景物都被它点活了。我套用一句古文:“亭不在名,有趣则灵。”

走下山坡,沿着小石径,来到三隐堂前的亲水平台。面对清澈的清镜塘水,坐下彻一杯茶,让心情随着茶叶沉淀下来,面对这片山水,真有把日间烦恼洗却一空的感觉。

秋霞圃的景观往往在方寸之间,蕴含万千气象,变化莫测。有时一条路眼看到前面就要消失了,可是你朝前走去,会在一块假山石边上,发现它拐了一个小弯,过去又是一片新的景致。有时你会发现自己在一个小庭院里,看看四周是芭蕉和花丛,一时不知从何处出去,有时你很自信地朝前面一个景点走去,发现眼前的景物似曾相似,原来你顺着小路转了几个庭院,峰回路转又转到了原来的地方。它的景观丰富繁复,从每个侧面、每个窗口、甚至每个角落,只要你悉心细察都有许多新的发现,更有三星石之玲珑、碑廊之苍朴、金砖之沉厚、米汁囊之神奇……使人留连忘返,沉吟再三。一次连我5岁的孩子也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嚷嚷:“爸爸你看,这小路每一段都不一样!”果然,有的路面用碎瓷片铺砌,有的用青石,有的用红缸片,有的用黑色大理石,有拼菱形的,有拼花朵的,也有拼出有些抽象意味图案的……

秋霞圃的三个园林景区各有佳处,它们各有雅趣、妙趣和野趣的特色,然又相映成趣,值得细细玩味。

秋霞圃还有一处重要历史名胜不得不提,那就是位于东南部的城隍庙。城隍庙大殿宏梁巨栋,气势庄严,令人赞叹。它最早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庙内祀奉城隍和道教的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该庙香火鼎盛。在漫长的年代里,每逢清明、农历七月半和每月的初一、十五,庙堂香烟缭绕,戏台演唱戏文,庙市商贩云集,无数香客从太仓、昆山、青浦、宝山等地特地前来进香,热闹非凡。由于历史上屡毁屡建,现在的建筑和装饰均大多数是晚清所建,但还保持着明代风格。大殿高14米,宽20米,深46米,与二寝宫连在一起,呈工字形,面积500多平方米。殿前的石狮子和两座井亭,都还是明代初建时的原物,十分珍贵。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有诗称:“刺眼繁花细细开,陌头女伴踏歌来。烧香才罢游园去,延绿轩前白相回。”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盛况。

走出秋霞圃我想,将秋霞圃比作一块玉雕其实是很不确切的,秋霞圃远比这座山水玉雕精致得多,工巧得多,珍奇得多,细细品赏,可以从中可以得到丰富启迪,陶冶自己的情操,纯化自己的品性……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