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竹园的兴衰说开去
春夏,是竹笋的上市季节。现在市场上,大多是外地的黄泥笋,难得见到本地笋。深感遗憾纠结,只因黄泥笋的味道无法与本地笋媲美。
解放初,乡下老家的一家地主,原属大宅,它被分给了9户贫困户。其中,我家分得了5间房。宅子后有大片竹园,也被分给了这些人家。竹园内,一株株孵鸡竹子,苍翠欲滴、高耸挺拔,一派生机勃勃。
孩提时,竹园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盛夏,我们常在园内纳凉、玩耍和做作业。最有乐趣的是星期天,因为除了午餐到家,都在园内活动。吃好早饭,我们将家里的小凳和大方凳搬入园内的空旷处,为做作业备用。我们先玩爬竹竿。许多粗壮高大的竹子,是无需加工的爬杆。大家比赛谁爬得快爬得高。爬得越快越高,竹子晃动得越厉害,感觉更刺激更得意。爬了一杆又一杆,互相难分胜负,园内一片欢声笑语。如此,乐此不疲,直到冒汗为止。继而,在园内捉虫子,用来喂鸡。玩腻了,就坐下来,享受凉风吹拂,闻着竹子散发的阵阵清香,听着竹枝随风舞动的韵律,真是无比惬意舒坦,心旷神怡!然后,各自写作业。
那时,竹园也是大人们乘凉休息的最佳选择。大热天午休时,女人们坐进竹园,边谈家常边干着纳鞋底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男人们在园内或聊天或在长凳上躺一会儿。他们以这些方式在荫凉的园内解困除乏,养精蓄锐,以迎接下午的农田劳作。
七十年代起,社办队办企业崛起,经济数字年年刷新,可老家的竹园逐渐衰败。因为老家附近建了糖精厂和香料厂,都是公社的骨干企业。两家厂的生产废气四处弥漫,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中。从此以后,竹园内的春笋年年变小变少,最终,竹园成了“胎毛癞痢”的荒园。不仅竹园遭到了厄运,而且河中的鱼虾也逐渐减少,稻田里的田螺也慢慢绝迹,离厂更近的农作物受损枯黄……废气废水再加上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物是造成这些的罪魁祸首!
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灾害,对人类生存也是一种严重威胁,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据五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披露:每年因环境恶化而过早死亡的人数比冲突致死的人数高244倍,在2012年,大约1260万人由于环境原因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23%。全球由于空气进一步恶化,每年有700万人死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得到联合国环境大会的盛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位官员说,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比如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此署的另一位官员认为,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有严格的立法,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信,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工作,不仅竹园会重现生机,美味可口的本地笋会重返千家万户的餐桌,而且,一个山青水绿天蓝的生机勃勃的美丽中国一定能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