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心在哪里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6-21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一个家庭主妇念叨着这句名人名言,去完成清洁工、洗衣妇、煮饭婆、餐厅服务生、洗碗工、客房侍应、车夫(妇),甚至点心师、咖啡师、调酒师、茶道师、园艺师、家庭教师……的工作;还有管家、财务总管、家庭CEO的职责……我曾经对家庭主妇的这种忙碌如此描述,并形容她们为千手观音。话题是由《金瓶梅》引出的,我注意到,这当中观念和情绪上就有了些问题。其实那种情绪并不是我的原意。有时,话赶着话,就出现了一些自己也预料不到的东西。

就说春梅是为了报复孙雪娥而将她买来,打入厨下烧火做饭的。让人做饭,居然是报复,可见这做饭有多低下。看词的搭配,厨——下,厅——上,从内心里已经对厨房的劳动给了高下的判定。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惟有读书高”的,以“君子远庖厨”为标榜,那么,读了些书的现代妇女浸淫在这片土壤里,在某一时刻忘了自己属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女子”,而将自己代偿为“君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厨下和家事的忙碌会占用自己太多读书时间而心存怨忿也算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扼杀了多少人的快乐!其实,原来劳动是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只要你投入真心。

你看,生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乡间的塔莎·杜朵,她的生活和人生多么有意思——虽然她被冠名著名生活艺术家、著名插图画家、凯迪克大奖获得者、女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她一生著有80本以上的著作,但她却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主妇——塔莎·杜朵说,“主妇是个伟大的职业,没有什么可羞怯的。身为主妇不代表无法钻研学问。你当然可以一边熬煮果酱,一边阅读莎士比亚。”

塔莎·杜朵不仅仅熬煮果酱,她还在57岁那年,用版税收入搬到了佛蒙特州,在儿子的协助下,在近10平方公里的荒原中,建起了十九世纪风格的农家和谷仓,她修整庭院,在树林里建起花园、果林、菜地以及池塘。她自给自足,肥皂、蜡烛、油灯都亲手制作。她还拥有一座秘密花园,蔷薇、郁金香、山茶花……七月里,池塘里遍布着盛开的睡莲,院子里随处可见累累的果实。塔莎·杜朵着亲手缝制的拼布衬裙,头上永远带着美丽的头巾,烹饪最美味的食品……在一幅照片上,我看到塔莎·杜朵在鲜花的映村下格外优雅,此时,让人对青春和鲜花的俗套搭配方式心生厌烦,而觉得只有90岁的塔莎·杜朵和美艳鲜花的搭配才称得上绝配。

之所以成为绝配的原因是这些鲜花来自于一个人的劳动,这些花都是年过90的塔莎持续照顾着的,她使用古老工具并以从不懈怠的关照让她们每天鲜美欲滴。塔莎·杜朵说,“我一直以度假的心情度过每天、每分、每秒。”

什么是度假的心情?就是享受的心情啊。当作主妇(或者别的工作)成为享受时,还会有怨忿吗?那就会创造生活的乐趣,让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更美好,就像塔莎百花盛开的庭院。

前些天看达人秀,一对姐弟表演杂技,姐姐说她的愿望就是弟弟能出名,然后改变生活境遇,以街头卖艺谋生的他们太穷了。弟弟完成了高难度的动作,但弟弟始终没有笑过,紧皱着眉头,显然他并不享受他的表演,评委也哭了,像极了苦情戏。同样是街头艺人的胡启志表演水晶球时那种全神贯注超然物外又乐在其中的神情是他水晶球表演的一个生动组成部分,你知道玩水晶球是他最大的享受,因此你也很享受地欣赏他的享受……

必定要做的,为什么不享受着去做呢?人生苦短,时间是有限的,据说是三万天,将所有的时间都变作休假吧,以休假的心情过每天、每分、每秒。

其实,关于在厨房的劳作,连佛教也从不看轻,佛教把煮菜烧饭的工作看作修行,把厨房看做道场,在厨房的道场里可以成就结缘、惜福、供养的道业。再推而广之,哪里不是道场呢,心在哪里,哪里就是道场;心在哪里,哪里就是你此生的福地。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