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想你——秋霞圃纪事
一年一度又清明。
约一个月前,我在微信中说起曾在杭州发表过一篇《真的好想你》的文章,追忆我在秋霞圃的美好时光和怀念英年早逝的启蒙老师。网络时代真是神奇!此事信信相传,竟促成了二三十位“失联”多年且已古稀的同学清明后返回秋霞圃,追思这位我们共同的美丽圣洁的老师。
秋霞圃是一座古典园林,历史上曾屡遭破坏。解放前夕,嘉定浦家在园内办了一所学校——启良小学,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浦家是嘉定的名门望族,启良小学校长浦泳先生是浦家才俊。
1949年,风雨过后见彩虹,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的父亲也有了七彩的希望。1950年,拉着已经八岁的我,惴惴地踏进了秋霞圃——他心目中的神圣殿堂。
浦增镶——浦家增字辈的一位美丽姑娘,接待了父亲。父亲事先要我进秋霞圃,见了谁都要叫先生,都要鞠躬。在父亲的催促下,我毕恭毕敬地向浦先生鞠躬。或许有点笨拙,浦先生笑了,笑着抚摸我的脑袋,为我办入学手续。那明眸皓齿笑的模样,至今还存留在我脑海,永不磨灭 。
浦先生的声音银铃般地美妙:“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北京,有一个叫周口店的地方……”美妙的声音,把一个农家的孩子,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辽阔,那么深邃,精彩纷呈……
启良小学是私立学校,学费不算贵。但对一个除了种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农家,还是很难承受。我常为诸如粮食没有卖出、猪没有养大等交不出学费的原因,在浦先生面前流泪。父亲无奈,几年后找浦先生想辍学。后来的事,我不太清楚。偶尔从父亲片言只语中,知道得到了浦先生的鼓励和帮助。对农家而言,先生的话,如同圣旨。于是,父亲开始变卖家产:衣物、布匹、家具……不惜家徒四壁,供我继续上学。因为路远,遇到刮风下雨,以往,中饭只能饿一顿。自此以后,父亲让我在学校旁的小餐馆吃饭——一碗白粥,一碟螺蛳肉炒韭菜,五分钱。那美味,胜过后来走南闯北几十年所有的山珍海味。
秋霞圃并不大,八亩多地,但很精致。全园布局以桃花潭为中心,临潭,曲岸石矶,蕨茂苔滑;稍远,假山嵯峨,林木参天;四周,或隐或现、高低错落地布置着霁霞阁、仪慰厅、即山亭、晚香居、池上草堂、舟而不游轩等建筑。这些精巧的园林建筑,都被奢侈地辟为教学用房。
秋霞圃以秋点景,林木以银杏、桂花为主。入秋,银杏一片金黄,金桂银桂飘香,让人心醉。但在我的心中,比秋霞圃更美的,是浦先生。浦先生仿佛是秋霞圃的仙子,或裙裾飘飘,或银妆素裹,美丽而圣洁。后来,从父亲那儿知道,浦先生也是浦家才俊,只是先前得过肺结核,身体羸弱,才不出远门,陪伴着秋霞圃。
浦先生情系秋霞圃,春风化雨,草木生情,也滋润了秋霞圃孩子的心田。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为优秀学生。表彰会上,六个年级共六名学生集体照相,但当镁光灯亮起的那一刻,我突然逃脱。这一反常举动,“突发事件”,因不为人理解而一片哗然。才智过人的浦先生很快在假山洞里找到了我,没有抱怨,没有责备,她默默地挑了一朵大红纸花,别在我胸前,挡住了我胸前那个特别大的补丁——贫家孩子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但他也自尊,乃至虚荣。浦先生容忍了她的孩子的虚荣,以一片赤诚之心,满足了孩子的尊严。
我至今不清楚浦先生与浦校长之间的辈份关系。但知道浦先生秉承校长的旨意,严格保护秋霞圃。当时、学校实行一项“关夜学”的制度,即周末那天放学前,老师把学生集中起来作一周点评,根据表现,次第放学生离校。评判的内容,除课堂纪律外,课外行为是否爱护秋霞圃,也是重要依据。或许我的行为一向中规中矩,或许我离校远,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几乎每次“关夜学”,我总是第一个被浦先生点名离校。但有一次,我在踢小足球的时候,把球踢到了教室的粉墙上,留下了斑斑污迹被告发。这一次“关夜学”,偏风雨大作。我又悔又恨,心急如焚。但浦先生点评,却只字不提这一“滔天罪行”,还是第一个让我离校。原来,点评前,她已让校工抹掉了污迹。泪水伴着雨水陪我一路回家。不知为什么,都几十年了,我忘不了这件事,忘不了我离开教室前浦先生那深情的一瞥。每每夜深人静,想得深沉,总还止不住泪水一任流淌,湿了被头,湿了枕头……
一九五七年,浦泳校长没逃噩运成了右派。不久,启良小学停办。浦先生闲赋在家。命运多舛的浦家,保护不了秋霞圃。
一九六二年,我考上了天津大学建筑系,离开了家乡。大学建筑系,入学时要加试美术。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建筑教育致力美学。美术加试,除素描、水彩等基础课外,还要你默写一幢你见过并认为优秀的建筑,以测试你的建筑审美能力。这让我犯难。我高中毕业前没离开过嘉定,心中有的只是秋霞圃,便倾情描绘了它,没想到被主考老师选中。从而决定了我一生的事业。
家境依旧不好,求学五年,只回过两次家。秋霞圃被封了,从围墙的漏窗,只看见满园枯枝败叶,有人搬掉假山,垦荒种菜……近乡情怯,我没去见浦先生。那时年轻,总觉得未来的岁月很长,前程锦绣,灿烂辉煌。先生心灵的纯美,情操的高洁,乃至容颜的美丽,都是我学习的动力。我期待锦绣,期待辉煌……
一九六六年文革,急风暴雨,破碎了许多人的梦。当我想见浦先生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浦先生“走”了!那年,她不到四十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秋霞圃没有重蹈嘉定历史上众多园林的覆辙,被保存下来了。但,当秋霞圃丰姿再现的时候,有谁还能记得,一个曾经守护着秋霞圃的美丽姑娘,已经化作了一缕芳魂……
如今的秋霞圃,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众多的名流学者,俞振飞、陈从周、余秋雨……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过秋霞圃。但这都不是我心中的秋霞圃。我已记不得去过多少次了,徜徉其间,我细细寻觅,寻觅儿时的秋霞圃。
我寻觅儿时的秋霞圃:呵——桃花那么红,李花那么白;当枫叶红了的时候,桂花又飘香……
我寻觅儿时的秋霞圃:呵——银杏高大挺拔,大风过时,呼呼作响;还有拐枣,那曲里拐弯的果实,蜜甜蜜甜……
我寻觅儿时的秋霞圃:呵——曾经被我污染过的粉墙,曾经躲进去过的假山洞;舟而不游轩,是浦先生的办公室,接待我父亲的地方——谁说舟而不游!我的生命之舟,便从这里起航……
我寻觅儿时的秋霞圃:呵—— 一切似乎变了,一切仿佛还依旧……
真的好想你,我心中的秋霞圃!
真的好想你,我敬爱的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