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两吨头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3-30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自制的运货卡车风靡一时。“上海牌”小货车轻巧快速,载重量为两吨,司机们称之为“小上海”,大多数上海人叫它“两吨头”。“交通牌”运货车,载重量有四吨,被称为“大交通”,也叫“四吨头”。

这个“头”字,上海话里常出现,分析起来,应该属于词的后缀;但它与数量词合在一道,有助于表达事物的规模和等级。

就拿请客来说吧。过去交通不方便,走一趟亲戚不容易,请客一方在策划家宴规模时,第一句就会问:“是请一顿头,还是请两顿头?”意即请客人吃一顿饭,还是午宴晚宴吃两顿。如果是“一顿头”,那就比较简单;而若请“两顿头”,除了开销大之外,还要考虑两顿饭之间,那一大段时间如何消遣,这也是颇费周折的一件事。

上海郊区农民,婚丧嫁娶办宴会,“头”也是策划宴会时必然出现的。譬如说,筹办者第一句话就会问主人:“你办几日头酒水?”如果家境不太好,办“一日头”酒水,人们也是理解的;一般情况下,办“三日头”酒席的为多,就是借钱,也要办到这个规模。旧风俗害人,死要面子活受罪。

除了“日头”问题外,办酒水还有“桌头”的问题。筹办者还要问主人:“你酒水办几桌头?”“十桌头”算少的,“廿桌头”是起码的,三十桌五十桌也要上。这个“头”字,往往加在两个字后面,成为三字句,朗朗上口,如“三桌头”“六桌头”“十桌头”。如果已有三字或四字,“头”字就不用了,如“十五桌”“廿八桌”“三十六桌”。这也是个语言习惯问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