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古筝
我学古筝也起码两年了,在这中间学了不少曲子,节奏强烈,欣喜欢快的《丰收锣鼓》,曲调流畅,轻松活泼的《采蘑菇的肖姑娘》,哀伤凄凉,如泣如诉《渝光曲》:意境优美的《高山流水》……这些曲子无疑给我深刻的印象。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那边升起来,雪已经开始融化了,小草正慢慢钻出来,现在花开了,孩子们都来玩啦……”这不是幼儿园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这只是《春苗》想要传达的画面。在我弹过的所有曲子里,《春苗》实在不算什么复杂曲子。时间也不长,如果弹得快一些,完全不会超过3分钟。
但就是这首乐曲我能完全理解。古筝老师无数次地说我想象力不够,弹出来的曲子僵硬呆板,当时正好学到《春苗》,老师给我讲了一遍《春苗》所讲述的故事。“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千万别给我弹的有气无力啊!回想起来,这首短短的曲子是老师讲的时间最长,教的最耐心,我学得也最好的一首。
说来也很奇怪,自从这首《春苗》之后,我弹的所有曲子都好像有了灵魂一样,这些曲子不停地在我的脑袋里欢腾着、盘旋着各自叙述着不同的故事,因此我总有那么一种感觉,觉得我的古筝学习是从《春苗》之后才真正开始的。
《梅花三弄》是一首名曲,三弄是指一首筝曲中的某段曲调反复出现三次,听着总觉得这曲子枯燥乏味,然而不是这样的,这首筝曲中的某段曲调反复出现三次,听着总觉得这曲子枯草乏味,然而不是这样的,这首筝中的三次反复出现的曲调,表现的方法都不太一样,第一遍是点指。第二遍是点指的太撮,第三遍是双手弹奏的精深,而透过重复的曲调,我仿佛看到梅花正在寒风里XX飞舞,在冰雪枝头微微颤动,而那幽幽的梅花香,轻飘上里……
相比之下,《高山流水》是我比较熟悉的一曲,古人说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说《梅花三弄》我只是知其然,《高山流水》就是知其所以然了。
《高山流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这首古筝曲应该就是钟子期初遇俞伯牙时伯牙所弹的乐曲。
曲子由“高山”,“流水”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山",需要用双八度的和音来勾勒绵绵青山的雄伟壮丽,尽量这一段的双八度和音并不多,但是我却不知练了多少遍才把这段曲子练熟,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总会弹好的,我坚信。
无数个静夜里,那一首首幽幽的古曲,仿佛是一个个轻盈的梦,那样美丽,那样清清雅雅,由那样清清淡淡,仿佛一触即碎……嘘!让我再在这个梦里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