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鸟宅
鱼鹰,俗称水老鸦,学名鸬鹚。它的嘴巴尖长,末端呈勾状形,尤似凶猛的老鹰。它的脖颈高挑,又似优雅之仙鹤。然浑身乌黑,恰似乌鸦状。成年鱼鹰重达6至8斤。椐现年88岁的放鸟宅老人朱浩泉介绍,此鸟在水下游速极快,无论是鲫鱼、鲤鱼、黑鱼、草鱼,抑或是甲鱼、鳗鲡之类,只要被它追击,就无处逃遁了。
放鸟宅处于黄泥泾河湾,三面环水,聚落的平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风景秀美。村民世代以放鸟捉鱼为生,直至公社化。须浩泉老人自小随父辈与鸟为伍,水上作业。无论是寒暑春秋,风雨无阻。每天清晨,一声呼啸,棚内的数十只鱼鹰拍拍翅膀直飞扑至各自的船上。河湾内有十来条小船,每条配有8至10只鱼鹰,它们分别在船沿两侧各就各位,昂头张望,精神抖擞。只见主人长篙一撑,船似离弦之箭,分赴各处河港。
来到水深河阔之处,主人一声号响,鸟儿们便奋勇争先,钻入水中,它们各自为战,追击鱼儿。片刻功夫就会有鱼鹰浮出水面,嘴里衔着活鱼,高兴地摇摇头,向主人报功。也有两三只鱼鹰扛起一条10多斤的大鱼来,让主人大喜过望。据说,当大鱼出现时,鱼鹰就会协同作战,围追堵击,将其擒住。
捕鱼人有时也用鱼网来协助鱼鹰。在河港的两头拦腰下网,摆下战场。老人还记得当年在墅沟河里,有一条重达48斤的白丝鱼,在10来只鱼鹰的合力追击下,狂妄逃窜,却终被网住。
此鸟精明绝伦,记性极好。当第一次捉到乌龟时即被主人训斥挨打,以后它就对主人不要的两栖动物网开一面。但遇到四爪的甲鱼时却毫不留情,一追到底。即使是黄鳝、鳗鲡也难逃其口。老人又说,可鸟毕竟是鸟,吃饱了,它就不捉鱼。故白天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咙。当它把鱼衔来时,就奖励它几块豆腐,润润嘴、解些饥。
鱼鹰冰天雪地也下水捉鱼。可在七、八月份要换毛,此时正值本地内河水草茂盛季节,会影响毛的质量。故常到浏河等潮水江去捉鱼。那里有放鸟朋友,可住上10天半月。提起同行,老人兴致盎然。娄唐、罗店、大场、南翔、钱家桥和横沥西的河浜等地都有放鸟船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还随父辈逃难至青浦白鹤那里的同行处。
是的,笔者也依稀记得河港里的鱼鹰船只,那可是江南水乡的一条风景线呵。现今当我再次来到昔日的放鸟宅时,已仅剩3户不愿动迁的人家了。但河湾还是那个河湾,就是再也见不到那种“嗬唏、嗬唏”地轰鱼鹰下水捉鱼的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