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翔
由于沪宜公铺着煤屑,道路不宽,也没有公交车,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马陆人上南翔,为让布鞋底不磨破。都不走煤屑路,而是沿着横沥河西侧的“岗身路”,经真圣堂到岳槎山,进南翔北市稍,自到闹猛的人民街、八字桥、香花桥一带,而当时的人民街,各种南北杂货,布店,烟花店,著名的百年老店“大昌盛”杂货店南面还有一个较大的菜场,包括鱼、肉的各式农货产品应有尽有,街上几乎均是来自四乡操着竹篮,背着花袋的农民、商家、小贩的叫买声此起彼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店内顾客盈门,天天呈现着鲁迅先生笔下《林家铺子》小说中所展示的那派景象。人们说:“南翔真的太银了!那时十岁刚出头,农村穷孩子,要求不高,每当跟母亲上南翔,总要吵着要买三角包的花生果、芝麻糖。尤其是夏天要买一根棒冰,冬天买一袋煮熟的硬菱就满足了。
那时一年四季,逢年过节,买菜买布一年好几次要上南翔,跟着母亲上南翔成了我童年生活中得朝思暮想的乐事。
党的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马陆腾飞,乡镇工业雨后春笋蓬勃涌现,成了沪郊乡镇之音,及至一应齐全,交通便捷,但村民们每天买菜,再也不要抄着竹篮费神费时上南翔了。如果老母健康在世,定然会含笑称赞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