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会游泳的奶奶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9-09 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37年8月13日,举世闻名的“八· 一三”抗战爆发,年底,日寇侵占了我国大片国土,战事暂告平息,逃难的老百姓陆续返回家园,可是,从宝山到罗店经历了13次拉锯战,这里已经一片废墟,庄稼几乎绝收,一过年,老百姓家里都没有了粮食,没饭吃,怎么活?大家想到了到太仓去挑米。俗话说:“太仓太仓,国之粮仓”。比起我们这儿,相对来说太仓人少田多,而且在这次战争中遭受的灾害稍稍轻一点,所以粮食相对比较宽松。爷爷过世得早,爸爸逃难远离了家乡,奶奶看着姑姑和哭喊着肚子饿的孩子们,要活命只能铤而走险,随着村上的大伯们踏上了这条带血的路——到太仓去挑米。鬼子害怕八路军、游击队,所以,三里一岗五里一堡地加强巡逻,没收了所有的船只,切断老百姓的自由往来,所以,挑米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太仓与我们隔着一条浏河,傍晚,奶奶随着村上的大伯们出发了,要想带上挑米的工具过岗哨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知是哪位大伯从日军的战壕里弄来了一只大木箱(可能是鬼子装炮弹的),嵌上油灰、刷上桐油,在两边绑上了两截木头,一来增加浮力,二来确保平衡不翻沉,那就是一只能贴着水面行走的特殊木船,他们偷偷地把工具放在浏河边的芦苇荡里面。夜深了,把买来的大米放在木箱里,两端扣上长长的牵绳,两个人先游到对岸,然后将木箱慢慢地拉过去,这样南北两岸你拉我放,我放你拉来回一次大概能运50—60 斤大米,最后,北岸的人员再俏悄地游过河去。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奶奶和大伯们正在河中运米,突然,浏河南岸来了一队巡逻的鬼子兵,因为隔着密密的芦苇,只看见河中飘浮着一个黑古隆冬的东西,就叽哩呱啦地大叫起来,鬼于打开了雪白敞亮的手电筒,奶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另外个鬼子朝木箱开了一枪,只见木箱稍稍一沉,奶奶想这下可完了,这是一家的救命粮啊! 可是木箱又浮了起来,奶奶刚要感到宽心,一道刺眼的白光向奶奶照来,奶奶灵机一动,把头深深地没入了河水之中,总算逃过了一场灾难,过后一看,好在鬼子的那一枪打中了捆绑在木箱边上的木头上,要是打中了木箱,那末这箱米就没了,而且,以后再也运不成了。为了活命,为了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奶奶不但学会了游泳,而且还学会了没有声音的游泳,可谓是一名游泳高手。
长夜总有黎明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