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漫说马陆烟墩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6-09 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烟墩,即古代战争期间构筑的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白天在高处点燃草堆,放烟。夜晚则在顶上燃起干柴,放火。其作用就如现在的警报器或信号弹。
马陆原有两座烟墩,一座在镇南一公里处,一座在镇北两公里处。烟墩由泥土堆筑,高约30米,底部直径约40米。两座烟墩分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平整。有不少上了年纪的马陆人小时候还都爬过烟墩玩耍呢。
年已八旬的原马陆公社干部李承训述说了发生在马陆烟墩上的一场纷争。那是1963年4月24日上午,公社武器部接到命令,下午有重要贵宾来马陆,必须做好保卫工作。马陆民兵即刻兵分两路,登上南北烟墩制高点,密切注视境内动向。下午三时,南面烟墩来了一队武警战士,要求民兵下岗。但马陆民兵并未接到命令,故坚决不肯下岗,事情闹上去了。据李承训回忆,那次是周恩来总理陪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政府代表团部长会议执行主席阿里·萨布里来马陆访问。上海警备区部队作了相应警卫。当时陪同的警备区官员接到报告后就命令部队原地警戒,由马陆民兵在高处瞭望。
马陆烟墩,却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是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初年,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驻守本地,在外冈、方泰、马陆、南翔一线构筑烽火台,警戒敌情,掌握主动权。据传,韩元帅夫人梁红玉,还亲自登上马陆烟墩击鼓挥旗,指挥军民一举击败金兵,乘胜追击。以至于后来又有了梁夫人击鼓战金山,金兀术败走黄天荡的故事。
我儿时也曾登上烟墩绝顶,极目远眺。那时极少楼房。南眺隐隐可见上海廿四层楼;北览能观嘉定古城全貌;西望显现叠叠昆山;东眺宝山尽收眼底。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