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家村的一面之交
随区老年摄影协会去浙江浦江潘周家村踏青采风。
走着走着,天渐渐下起了细雨,肚子也开始提意见了。接下来,自然是“借问酒家何处有”了。可是,此时此刻,路人却未给我们遥指什么杏花村,而是指向了不远处的“表哥一根面馆”。
来到面馆,我们40多人一拥而入。我暗自思忖,千万不要给人有“鬼子进村了”的感觉。谁知怕什么来什么,我们一行人还真把老板娘吓坏了.因为生意特好,供不应求,一般旅游团队在此就餐,都要提前预约。我们不约而至,老板娘只好同我们商量,把我们这支队伍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店里,一半带到附近另一家面馆。标准则一视同仁,18元一位。
接受老板娘的安排,我们20人在2张八仙桌入座。老板娘又给我们捧上一杯杯热茶,说了声“稍候”后就忙开了。她先从边门端出像圆盘一样的竹匾,匾里盘着的面条,从下到上一圈一圈,挨挨挤挤,使人想起了夏季家用的蚊香。之后,一个伙计从匾里取出面条的一头,开始一托一托把面拉出来,就像当年我在家里帮妈妈托绒线似的,另一个伙计则接过面条,往沸腾的锅水里下面,片刻,面熟了。接着,捞面、装盘、和上鲜汤,盖上黄色的蛋皮、绿色的青菜、白色的笋尖等浇头,再洒上一把绿盈盈的葱花,上桌了。
几个性急的朋友,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几双筷子同时下盆,顿时筷子七上八下,可就是面捞起来,滑下去,再捞起来,又滑下去,只见筷下去,不见面上来。老板娘见状,笑着对我们说:我们这里的面所以叫一根面,是因为盘在圆圆竹匾里的面,从头到尾就是一根面。锅里煮的、盆里装的,同样也只是一根面。客人来1个人,我给他一根面,客人来10个人,我也只给一根面供其享用。你们在盆里捞面,只能挨个来,用筷子夹起这根面,慢慢提起,再轻轻放进自己的碗里,待觉得自己的碗里差不多了,就用筷子把面夹断,把筷子交给下一位。若盆里的面捞完了,就再上一盆,管够。大伙乐呵呵地听着老板娘的介绍,饶有兴趣地举箸捞面,有滋有味地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最后摸着撑得饱饱的肚子步出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