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浅谈上海葡萄产业发展方向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2-17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葡萄产业连续10年辉煌后遇到的第一个“坎”。由于天气和市场两大因素的影响,葡萄销售遇到瓶颈;产值、效益均有所下降,个别农户或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本。上海如此,全国如此;葡萄如此,桃、梨、苹果亦如此。“鸡叫一声天下亮”,看似偶然,实属必然。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高峰”过后,即是“低谷”。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产业如何发展,葡萄如何种,怎样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提高葡萄品质,拓宽销售渠道。
  过去的10年,优质农产品的销售过度依赖政府和集团采购(团购)。果品作为“奢侈品”,吃的不买,买的不吃;果品作为礼品、福利品,已成为一种符号,价格水涨船高。这种“泡沫”经济,虚拟的“供销两旺”,已伴随“三公经费”的紧缩与新常态的出现而荡然无存。葡萄销售要回归理性,以质论价,“找市场,不找市长”是唯一的出路。
  实际上在2014年的葡萄销售中,效益不减反增的案例也有。马陆的葡萄种植户过半都维持在2013年的水平,少数种得好,质量高的农户比从前任何一年卖得都好!亏本和效益有所下降的是常规种植(露地)和盲目追求高产的农户,以及从前以团购为主要销售模式的企业和个人。
  “只要好葡萄,不愁卖不掉”,这是在马陆流行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葡萄种得好,不如卖得好;要想卖得好,必须种得好!
  二、坚持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
  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栽培模式——变常规栽培(露地)为设施栽培。上海属暖湿气候,年降雨量大,地下水位高。设施栽培可以“避雨”防病,提高果品质量;还可以促早或延迟葡萄成熟期,延长市场供应。2014年的现实情况是,凡常规种植的葡萄几乎都血本无归!
  其次是要发展轻型简化的种植模式,采用“限根”栽培,以期达到节约劳力,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三、实行品牌化战略,提高标准化技术。
  品牌的基础是品质,而好品质与好品种的距离最近。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坚持“调早调优”的方向,合理安排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的搭配,做到优良品种与先进生产技术相配套,努力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生产出按“穗”出售,安全、卫生的高品质葡萄产品。
  在品牌的创建与推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宣传和扶持优良的企业品牌。马陆葡萄、南汇水蜜桃、崇明柑桔、仓桥水晶梨等,都属于地域品牌。此类品牌为公共资源,在品牌初创时期易于推广传播,但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却不容易维护和推进。现阶段,我们需要在政府宣传此类品牌的同时,逐步推出一些有代表性、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度好的企业品牌。这对于维护地域品牌,促进果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