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眷
一样去亲戚家做客,姆妈说是“走亲眷”,爸却说是“跑亲眷”。我问姆妈这是为什么,姆妈说:“你爸性子急啊,到亲眷家做客,最好是跑步去;我们笃散散,慢慢走,所以叫‘走亲眷’。”大家听了,都笑爸。
走亲眷,对一般家庭是一桩隆重的事情。小时候家里不宽裕,论吃的,寅吃卯粮;论穿的,总是一身老行头,但走亲眷时,父母总要动脑筋,尽量让女孩穿得山青水绿,男孩起码也要穿得清清爽爽。爸是拉耷胡子,平时不修边幅,这天出门前,必把胡子刮干净,穿上洗净的中山装,裤子也要弄出线缝来;姆妈平时上班衣着朴素,这天也要翻行头,把压箱底衣服挪出来,穿得漂漂亮亮,让我们儿女看上去,甚至感到有些陌生。
走亲眷是大事,不能做不速之客。往往一个多礼拜前,爸就亲自执笔,写信打好招呼。至于礼品,我们小孩子不关心,但父母常在低声商量,可见是件大事,也是难事。因为穷,从不见父母拎过什么大礼厚礼。有几年春节,我们走亲眷送的,都是腌鸡、腌鸭,或是风干的青鱼、鳗鲡等。这些东西,就连“土产”都算不上,全是自家做的。但因味道正、心诚,亲戚见了都欢喜。说心诚,那是一点也不假的,这些礼品,早在几个月前,父母就着手准备了:杀鸡、宰鸭、剖鱼、割肉;撒盐、喷酒、切桂皮、拌花椒……我们一边打下手,一边憧憬新年的快乐,这时对爸“跑亲眷”的那个“跑”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