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的徐老师
盛夏一天,我随学校领导驱车前往华东医院普通病房,探望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尿毒症进行血透治疗的老同事徐振保。在我们嘘寒问暖之间,他用颤抖的手,托起一个纸包,说是两本他最近出的《复旦大学大字报选》(上下册)新书,作为献给学校图书馆的礼物。李校长打开一看,厚厚的两本书,沉甸甸的,我估计约有70万字。当时我想一个危重的病人,在病床上还全心致力于出书,实在令人可敬可仰可赞!
徐振保老师,1943年生,安徽徽州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荣获上海市园丁奖,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上海市钱币学会会员。还喜收藏民俗物具与古钱币。马陆镇文体中心3楼还有他的陈列展示室,是镇中小学生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之一,著有《中外文化交流记趣》、《中国茶文化漫谈》、《中国节日大观》等著作。
他爱人顾巧英老师对我们说,他这个人不吸烟、不饮酒、不玩牌,最大的爱好是看书读报写作,他又以历史的视角广泛收藏古玩古钱币。 “文革”期间,复旦大学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他多次放弃外出串联,一门心思扎进有选择地大字报抄写工作,其后又整理编写。当年的辛苦付出,才有现在这厚厚两本书的收获。他说:“我是学历史的,复旦给了我历史眼光,因此,我既关心历史,又关心政治,因为现在的政治就是将来的历史。我收集、整理、装订了八九十册。下乡劳动时,我将资料寄放在上海一个老乡家里,同学们知道这些资料的价值所在,就给了我一个‘太史公’的封号,直到现在还这样称呼我。”我问他:“你生病住院了,又为书出版做了点什么?”他说:“我一是托爱人打电话到复旦档案馆询问情况,二是当书的小样出来后,也就是2013年初,家属两次接到病危通知,经医院救过来后不久,我叫爱人坐在病床边将样书的关键内容逐字逐句读给我听,前后共花了一个多月,我也边听边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李娟校长感慨地问徐老师:“老师,现在《大字报选》已问世了,您有什么想法?”他笑着说:“我很开心的。一是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这是在我有生之年对社会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当前我还要感谢复旦很多同学、老师的关心支持,还要感谢作为同事爱人顾巧英的帮助,因为是她在退休后学会了电脑打字,为我打印了全书所有的文稿!”
不料,12月9日傍晚,徐振保老师溘然长逝,我为之深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