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北京无霾游
北京时不时被雾霾所包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幸我们这次去北京时没有雾霾,不仅没雾霾,而且丽日中天,碧空如洗,真的有点像西藏那样白云飘浮,蓝天纯净的境界。
公元2014年10月14、15、16日,铭刻心间。
去北京前,电视新闻播报着北京还有雾霾,心想:这次去北京要吃霾了。然而,抵京已是浅夜时分,雾霾散了,一觉睡到清晨6点多,拉开厚厚窗幔,从住地望开去,已见车灯点点,与路灯相映,汇成星汉灿烂的灯河。在渐渐明亮的晨曦中,对面不远处的龙潭公园,已清晰地看得见蓊郁的绿树,围抱着一潭碧水,碧水中现了楼台亭阁的倒影。不由得从内心迸出一声:早安,北京!
心情大爽,气候其一,其二是这天去北京看香山红叶,作导游的竟然是我心仪已久却从未谋面的家乡人钱江先生。他长期供职于《人民日报》,最出名的作品是长篇纪实文学《唐山大地震》,后来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他给我们家乡来的人作导游,真是委屈他了。
先去北京植物园,那满眼秋菊、满园嘉树、满地鲜花,是秋景,也春色,跟江南一个模样,绝无萧瑟之感,心花随之怒放。随后去了据胡耀邦之子胡德平考证为曹雪芹的故居,转转于有些年岁的平屋,进解味书屋,出红楼梦邮局,就在旁边的饭店就餐。这一餐值得一书。
饭店外,是竹篱围出的一块空地,四围多种树木冲天,我们把几张小桌搬到空地上,点了诸如青菜香菇、芹菜干丝、红萝卜丝等若干素菜,厨艺一般,味道平平,但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肚子有点饿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在曹雪芹故居之畔,蓝天为屋,疏篱之中,这样的就餐环境一生中难遇。设想:若是云雨霏霏,抑或雾霾笼地,唯恐避之而不及,哪里还有雅兴举箸?!
惜乎香山红叶未当时,那些红栌只是染着淡淡的桔黄,直需十天半月,才得现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好在有崔嵬的古松擎起了蓝天,那罕见的白皮松映衬着碧空,香山那绰约风姿在澄洁的天际尽显无遗。
当然,在参观孙传芳墓地、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和大栅栏、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时,都是天蓝蓝、气清清。心情大爽,是夜,不觉豪饮北京二锅头,酩酊大醉。
回沪第二天,北京就传来雾霾重度的消息,接着,北京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成千上万人在重重雾霾中奔跑,那是怎样的不堪!
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赴京读书时,北京的秋天正是秋高气爽,一抬头便见深邃的蓝天。在丽日晴空下同学们登香山赏红叶,其情其景,至今难忘。五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北京添了多少高楼、多少汽车、多少人流、尘嚣、喧哗?!想当年我们几个同学星期日去游长城八达岭,好像只有我们几个人,指点江山,挥拆方遒。而今节日,那里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汹涌人潮倒是一道风景,真正看岭上风景反成奢望。
唉,再过多少个年头,再重现北京从前的秋天啊,日丽当空,天穹蔚蓝,白云悠悠……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山东、河北等四省16个城市限行,出现“APEC”蓝景象。习主席说:“好在人努力,天帮忙,这些天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这话可能说早了,但愿明天天气仍然好!”他又说:“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经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我也有了信心。